《上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决策全流程

信息明细属性

决策草案和草案说明

 

         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上海市重大行政决策公众参与工作规则》等相关规定,2023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市水务局组织开展《上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草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公众参与活动,通过座谈咨询、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听取相关公众对《改革方案》草案和草案说明的意见,并就相关意见建议进行研究。

 

 

 

决策背景

      

(一)关于本市排水基本情况

全市污水处理系统分为石洞口、竹园、白龙港、杭州湾沿岸、嘉定及黄浦江上游、崇明三岛等六大片区,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规模1070.75万立方米/日,其中:

石洞口、竹园、白龙港三大片区为市属污水处理系统,城镇污水处理规模744万立方米/日,占比约70%。三大片区内污水采用远距离输送、集中处理的方式,雨水以分流制强排为主(其中7%面积为合流制地区)。三大片区中8座污水厂运营主体为城投集团,泵站运营主体有城投(329座)、区(349座)、街镇(57座),管网运营主体有城投(200公里)、区(11142公里)、街镇(2504公里)。

杭州湾沿岸、嘉定及黄浦江上游、崇明三岛为郊区污水处理系统,城镇污水处理规模326.75万立方米/日,占比约30%。各区污水采用属地化分散处理的方式,雨水自排为主,排水管理体系相对独立。

为此,本次排水管理体制改革范围为三大片区

(二)关于改革必要性

当前排水工作重心从设施建设向运行管理转变、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现有市、区两级管理的排水管理体制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呈现出三方面突出问题:

一是厂站网分离,运行效率不高。厂站网分属不同主体运维,运维主体多元且分散,防汛泵站放江污染仍较突出、污水厂进水浓度偏低,末端治理费用较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亟待提升。同时,现有信息系统缺乏感知端系统性布局。

二是混接现象严重,治理成效不稳。2015年-2022年的两轮全市雨污混接共整治近2.6万个混接点。2023年12月第三轮雨污混接普查整治启动以来,已发现混接点7321个,反映出雨污混接常态化排查不够、整治不彻底,治理成效不稳定。

三是日常养护薄弱,环境效益不高。目前各区委托运维的管道养护企业普遍专业化不够,从养护成效看,排水管道清淤不彻底、破裂渗漏修复不及时,导致雨天泵站放江污染冲击河道水环境,管道破损问题影响城市安全。

经分析,现有分散管理体制不利于解决上述问题,严重制约了雨污水系统治理,必须要加快启动排水管理体制改革。

 

 

公众意见建议收集和采纳情况

《上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意见征集和采纳情况

 

 

决策结果

 

上海市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经2025年2月1日深改委审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