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信息明细属性
沪水务〔2025〕58号
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处室、各区水务局(海洋局):
经局领导同意,现将《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2025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对照工作要点和职责分工,细化推进措施,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
2025年2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上海市水务局办公室 2025年2月17日印发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海洋局)
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水务海洋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五次、六次全会部署,认真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海洋强国战略,实现水环境更加美丽、水生态更加宜居、水安全更具韧性、水资源更具活力,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坚实支撑。
今年水务海洋项目建设总投资计划274.7亿元,其中重大工程总投资141.7亿元。水务重大工程共安排16大项37个子项,力争早开工、快推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形成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系统提升补短板,持续改善水环境面貌
1.完善污水系统治理体系。强化源头减污,加快雨污混接整治,先行完成重点问题区域整治,力争实现全市50%排水用户和40%排水分区达标;落实“三基本”要求,出台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意见,优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路径,指导各区完成现有设施评价,编制降本增效“一设施一方案”。强化过程管控,基本建成中心城区排水系统感知体系,开展白龙港片区常态化动态评估;基本完成结构性病害排水管道修复;全市污水(合流)管网基本实现低水位运行。强化末端挖潜,加快推进白龙港扩建三期工程、合流一期复线等工程,完成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调蓄池建设,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高效能运行。全面启动排水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实现各区排水公共设施移交接管。
2.加强河湖综合治理。推进105条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成效评价,开展224条河湖健康评价。聚焦水体清澈度提升,完成20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180公里河道整治和50公里新城绿环水脉建设,推进37个骨干河道断点打通,打造一批水美社区、水美村庄、水美校园、水美公园。探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深入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养护现代化,推广应用河湖养护新技术新设备和养护船舶新能源替代。组织编制新一轮长江河道采砂规划上海段实施方案。深化水票制度,探索水票货币化路径。
3.一以贯之完善河湖长制。完善以河长责任制为核心、“河湖长、管理部门、养护企业、社会”四方共同参与的河湖治理保护体系。完善履职不力党政河长问责制度和履约不力河道养护单位退出机制。推进河长制常态化培训进党校。优化河长制信息化工作平台,积极推进河湖管护“一张图”建设。加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深化“河长+”工作机制。
二、守牢底线固安全,持续提升防汛防台韧性
4.优化防汛指挥体系。健全调度指挥体系,调整完善指挥部成员单位,落实专项指挥部6个工作小组,确保实现指挥调度目标。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完成城运中心分中心建设,推动做实区级联合防汛办、巩固街镇级防汛机构“六有”能力建设,推动完成防汛防台专项预案修订。
5.提升防洪蓄滞能力。提速推进吴淞江工程、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黄浦江河口闸等重大工程建设。推进80个雨水系统提标项目,全市雨水排水标准达到3-5年一遇面积占比提升到29%。开工建设8座水利片外围泵闸,持续推进低洼圩区达标建设。持续开展消除积水专项行动,完成18处道路积水点整治、11个道路积水改善工程。
6.强化决策支撑体系。按照“分类排查、分级管控”的原则,落实“非汛期月月查、汛期周周查”,健全防汛隐患排查闭环管理机制。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深化雨水情、海洋灾害“四预”机制,推动水文大模型应用,开展沿海警戒潮位核定。研究防汛抢险物资“互助”机制,汛期向内涝高风险街镇预置防汛储备物资,提高各类防汛物资使用效率,增强基层防汛抢险能力。
三、多源互济稳保障,持续优化供水服务质量
7.完善供水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原水西环线、青草沙—陈行库管连通、迎宾水厂配套原水管、青草沙水库增设排水闸及功能提升、东风西沙水库二期、东风西沙原水复线等工程建设。居家桥、迎宾和闸北水厂实现并网通水。完成不少于4000万平方米的二次供水设施接管和15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深入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整治,分级分类推进DMA小区精细化管理,全市管网漏损率(修正后)控制在6.7%以内。强化夏季高温、咸潮、寒潮、突发爆管时的供水应急保障机制建设。
8.深入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持续用好节水惠、节水减排专项扶持政策,支持节水产业发展,推进非常规水利用。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加强水资源用途管制,持续推进取用水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及用水权交易改革,高质量完成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9.做强现代海洋经济。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纳入市委年度工作要点。印发《关于推动上海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实施意见》,做好海洋城市发展蓝皮书编制。编制《上海市海洋产业发展规划(2025-2035)》,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支持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积极谋划上海市海洋经济创新示范2.0版。健全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体系,制定海洋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加快数字海洋赋能,探索海洋大数据交易,促进海洋大数据成果转化。
10.提高海洋资源管控效率。服务保障横沙浅滩、蒙电入沪等重大工程海域使用,推进深远海风电项目试点工作。加快推动低效或闲置用海合理盘活利用,开展大陆自然岸线占补平衡机制试点,完善无居民海岛保护制度。持续推进南汇东滩已促淤区域后续利用工作。推进海洋资源底数调查、海洋资源资产清查,探索蓝碳资源开发及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加强海洋生态风险防范。
11.提升海洋监测预报服务能级。编制《上海市海洋观测网规划(2025-2035)》。持续实施本市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新建改造一批海洋观测站(点)和综合监测浮标,构建自主智能的长江口咸潮入侵分析预测及辅助决策系统,建设精准自主可控海洋预报模型。持续推进横沙水务海洋专项,强化监测研究成果应用。
12.优化海洋保护开发格局。推进落实《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海洋生态修复(金山—崇明)项目实现开工,促进佘山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立项开工。开展杭州湾北岸保护修复项目成效评估,推进临港项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申报。积极服务保障极地事业在沪发展,提高开放合作水平。
五、精细管理强基础,持续提升行业治理效能
13.完善规划体系。高质量完成水务、海洋“十五五”规划编制。完善新一轮水务海洋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编制顶层设计。加快完成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报批。适应大吴淞地区发展转型,编制中心城北部地区防洪除涝规划格局优化方案。配合流域机构推进流域防洪、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修编。深化全市初雨调蓄池优化方案研究。
14.健全法治体系。加快推进《上海市节约用水条例》起草编制,推动《上海市海塘管理办法》《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保护办法》修订。深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供水接入改革8.0版方案,规范优化涉企行政检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机构改革背景下的执法监督协同,强化综合执法办案能力建设,优化审批-管理-执法三个环节的协同机制。规范排水许可证办理,推动排水许可证“应办尽办”。
15.强化科创赋能。加强科研项目管理,强化长江口水盐沙变化趋势等重点项目研究,完成城市水土保持监测站建设。推进数字孪生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强水利大模型研究,深化河湖综合管理等数字化应用建设,推进排水感知体系和模拟评估系统建设。完善标准和计量工作体系,完成5部标准制(修)订,推进13部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制(修)订,加快制定合流制泵站雨天溢流管控要求等一批技术规范。
六、从严从实勇担当,全面提升党建质量
16.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管海的重要论述精神,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
17.深化基层党建。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落实“一个支部一件实事”机制,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化行业党建,坚持落实行业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治水管海先锋”党建品牌复评和新一轮创建,深化完善“党建品牌日”机制。聚焦基层一线,持续抓好减负赋能工作。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与松江叶榭东勤村、青浦金泽东西村的城乡党组织帮扶工作,不断提升帮扶工作效能。
18.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抓好市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抓实以案促改促治工作。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形式主义。计划对3家局属单位开展巡察工作。
19.打造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贯彻落实全国党政领导班子规划纲要和我市若干措施,持续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深化干部挂职和岗位锻炼,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把从严管理监督和鼓励担当作为统一起来,持续拓宽人才发现培养渠道,制定落实水务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意见,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