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新: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势在必行
时间:2019-05-10李宗新: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势在必行
转载自中国水文化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作为哲学社会科学范畴的水文化研究,应该抓住产生理论时代的契机,加快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的步伐,使水文化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 一、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的必要性 2011年水利部颁布的《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逐步达到对水文化本质的总体认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内容较为完善的水文化理论体系,使水文化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 创立一门学科比使水文化成为一门新型学科,比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更为重要,是开辟一片思维领域的新天地,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的努力在特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标志。创立一门新学科的根本前提是要构建这门新学科的理论体系。水文化研究和水文化建设在理论上的目标是水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使水文化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理论上的滞后是影响水文化发展和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 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客观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并经过社会实践检验和证明是正确知识体系。体系是指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成的系统。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275页)。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就是要理顺水文化相关内容的关系,揭示各相关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水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形成有一定的秩序且有内在联系的水文化理论知识系统。只有真正形成较为完备的水文化理论体系,使水文化成为一门新型的学科。水文化的这面旗帜才能屹立于哲学社会科学之林。 构建水文化的理论体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问题,对引领水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对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的初步设想 水文化理论体系就是对水文化理论知识进行整合,并将这些知识进行规纳整理,按照内在的有机联系进行分类,形成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或体系。好似把零碎的金子,经过加工使之成为高档珍宝。 根据个人多年对水文化研究的认识,提出以下初步框架,作为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同仁进行修改补充,或者提出新的构想。 三、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的要求 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水文化理论体系,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水文化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许多门类,要汇集各方对水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人物的智慧,共同进行“构建水文化理论体系”这一重大工程。特别要邀请来自各基层单位的水文化专家,吸取他们的经验,听取他们的意见,使水文化理论体系更符合实际情况,更接地气,更具有指导性。通过部分水文化专家的研究,拿出有一定份量的研究成果,成为水文化理论体系的初型。再经过广泛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进一步推敲和改进,成为初步的中华水文化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不能要求尽善尽美,只能在此基础上,只能逐步完善。要把推进水文化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作为水文化研究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