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建国74周年,激发水务青年干事热情,加强团员青年互动交流,10月8日,市水利事务中心团总支、市水文总站团支部联合开展“携手欢度国庆,联学砥砺奋进”主题团日活动,以昂扬的精神面貌欢度国庆。两家单位团员青年代表20余人参加活动。
活动参观了松浦大桥水文站,总站团员青年带领大家在松浦大桥水文站进行实地参观,详细介绍黄浦江上游水文站网布设和水文监测情况,现场演示监测设备操作流程,讲解水文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水文水质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乘坐沪水文102号监测船,参观黄浦江上游及沿岸水文站建设运行情况。围绕两家单位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就船载水文水质采样和检测工作、150公里河道整治、水利专项建设等工作进行了座谈交流。按照青年阅读马拉松工作要求,开展了读书分享活动,青年代表分享了《解放战争》《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的读书心得。
通过本次主题团日活动,进一步加深了水务青年的沟通交流,形成了团建聚力、业务融合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强了水务青年干事担当的自豪感、责任感,凝聚起治水管海的青春合力。团员青年表示,要努力做理想信念坚定、心怀“国之大者”、践行党的创新理论的时代好青年,坚持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围绕工作主责主业,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和能力,以实际行动服务水务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人民城市建设。
《马克思的事业:从布鲁塞尔到北京》读后感
水文总站松浦监测中队马嘉忆
无论是学生时期的课本上,抑或是名家名篇,我曾接触过许多宣讲马克思主义学说的读本,它们给我的印象大多是晦涩难懂的,常有食不知味的感觉。作为深刻影响中国社会历史以及现实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然是陌生的、遥远的,本书作为一本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普及著作,没有理论的说教,却有理论的感悟,边引边议、深入浅出,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马克思的思想,从布鲁塞尔时期开始,就以一种深刻而独特的方式影响了全球。在那个时期,马克思致力于研究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的思想,无疑是一种强大的理论武器,为无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理论基础。本书以其详尽且深入的剖析,带我们回顾了马克思这位伟大革命家的理论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这带着浓厚政治色彩的词汇还原了它的本色,让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首先是经济学,它和西方形而上又道貌岸然的哲学不同,它真实地告诉我们生活依赖于物质基础、经济基础,而不是虚伪中的民主自由;它又为平凡的劳动者找到一个方法,抗拒劳动者被资本剥削,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在布鲁塞尔,马克思发表了《共产党宣言》。20世纪初叶,北京作为中国政治中心和全国文化中心,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领世界革命风气之先,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在北京率先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当我们将马克思的思想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时,他的理论便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20世纪初,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马克思主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等中国革命家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将其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胜利,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大大增强,也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如何继续发挥其指导作用,成为了我们当下的重要课题。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我所从事的水文工作,与防汛安全有序运转、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对于守护上海这座城市极为重要,因此他注定是辛苦的,熬夜通宵测量河流潮流量、泥地里暴雨天搬运仪器、台风天检查设备......我坚信,青春力量终将化作时代力量,而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未来,我要继续在学习工作中增长知识才干,为社会发展进步贡献青春,时刻汲取马克思主义力量,真正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青年。
《解放战争》读后感
水利事务中心河湖管理科李程远
装备着小米加步枪、兵力捉襟见肘的人民解放军如何对抗拥有现代武器装备、兵力庞大且有美国做后援的国民党军队;抗日战争结束时,如星火般散落在“秋海棠叶”的解放区如何扩展成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新中国,书中尽表。
读《解放战争》一书感慨良多。解放战争看似是以弱胜强的奇迹,但战争伊始就已写下了国民党败亡的结尾——人心向背。
本书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真实事件,大到战役,小到战斗英雄,从全方位展示了这场战争,但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我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书中可知,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大后方,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做出的贡献无处不在。以淮海战役为例,会战兵力为六十万解放军对八十万国民党军,这不禁让蒋介石发出了“优势在我”的豪言。但蒋介石看不到的是,五百四十余万支前民工正从各解放区奔涌向前,此战,解放军参战人员和支前民工人员比例竟达到了 1:9,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瞬时吞没了所谓“美械师”“德械师”的“铁甲”国民党军。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陈毅元帅曾深有感触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反观国民党军队,他们不仅没有得到老百姓一针一线的支援,还在人人皆兵的解放区深深感受了一把“背刺”的滋味——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被俘,就和当地百姓的举报密不可分。人民群众为什么义无反顾、舍身忘死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以及其所领导的军队一边?因为中国共产党在之前进行的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将土地分给劳苦大众,使耕者有其田,让人民群众得到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在战争时期,人民就自愿的将自己种的粮食拿出来,送给军队,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参加军队去解放更多的劳苦大众。这就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于人民之间形成了血肉相连的关系,使得我们党有了取之不竭的力量之源,使得我们党有了胜利之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今天,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局面,中国共产党更应该充分地依托人民、依靠人民,明确党和人民的鱼水关系。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带领人民群众坚决打赢与国内外一切反动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