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期)
上海市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2024年11月15日
一、海洋状况
(一)大通径流
10月,长江月下泄径流量367亿m3,月平均流量约13707m3/s,较2023年同期下降49.6%,较近十年同期平均值偏低46.8%(图1)。
(二)潮位
10月,上海及周边海域各站月最高潮位除奉贤站同比下降0.07m,其余各站同比上升0.03~0.40m,月平均潮位除崇西、崇明南门和高桥同比下降0.01~0.07m,其余各站同比上升0.01~0.07m。
长江口各站月最高潮位4.42~5.08m,同比上升0.35~0.40m,月平均潮位2.22~2.84m,除崇西、崇明南门和高桥同比下降0.01~0.07m,其余各站同比下降0.01~0.03m;杭州湾各站月最高潮位4.74~5.38m,奉贤站同比下降0.07m,芦潮港持平,金山嘴同比上升0.03m,月平均潮位2.15~2.22m,同比上升0.02~0.07m。
(三)温盐沙特征
10月,上海及周边海域各站平均海水温度22.5~24.3℃,环比下降5.6℃,同比上升0.3℃;平均海水盐度0.4~28.6,环比上升2.3,同比下降2.9;平均浊度23.8~398.6NTU,环比上升47.8NTU,同比上升20.5NTU。
(四)海洋生态
10月,长江口海域水环境评价为健康,杭州湾海域水环境评价为亚健康。
上海及周边海域各站平均叶绿素浓度0.5~3.5μg/L,环比下降0.3μg/L,同比下降31.3μg/L;平均溶解氧含量6.7~8.1mg/L,环比上升1.1mg/L,同比上升1.1mg/L;平均溶解氧饱和度94.2~99.3%,环比上升7.0%,同比上升4.0%;平均pH值7.85~8.44,环比上升0.08,同比下降0.26。
二、海洋灾害
(一)大风过程
10月,上海海域发生4次海面大风(7级风以上)过程。
10月1日-3日,受冷空气与2418号台风“山陀儿”外围共同影响,上海海域偏北风7级,最大风速14.7m/s(10月1日);10月19日-21日,受冷空气影响,上海海域偏东风7级,最大风速14.4m/s(10月19日);10月22日-23日,受冷空气影响,上海海域偏北风7级,最大风速15.5m/s(10月22日);10月25日-27日,受冷空气和2420号台风“潭美”倒槽共同影响,上海海域东北风7级阵风8级,最大风速17.0m/s(10月27日)。
(二)风暴潮
10月,上海海域发生4次温带风暴潮过程。
10月1日-2日,受冷空气与2418号台风“山陀儿”外围共同影响,上海沿海发生1次温带风暴潮过程,长江口岸段出现43~52cm风暴增水,杭州湾北岸段出现34~56cm风暴增水;10月19日-20日,受冷空气影响,上海沿海发生1次温带风暴潮过程,长江口岸段出现78~89cm风暴增水,杭州湾北岸段出现87~105cm风暴增水;10月21日-22日,受冷空气影响,上海沿海发生1次温带风暴潮过程,长江口岸段出现45~52cm风暴增水,杭州湾北岸段出现47~69cm风暴增水;10月25日-27日,受冷空气和2420号台风“潭美”倒槽共同影响,上海沿海发生1次温带风暴潮过程,长江口岸段出现48~51cm风暴增水,杭州湾北岸段出现51~78cm风暴增水。温带风暴潮过程中,高潮位超警3次。发布风暴潮警报1期,其中风暴潮消息1期。
(三)海浪
10月,上海海域监测到1次大浪过程。
10月19日-21日,长江口外海域超警(有效波高≥2.5m)天数3天,持续时间45h,最大有效波高3.4m(20日07时00分),达到蓝色预警级别;长江口内、杭州湾北海域未出现超警(有效波高≥2.0m)过程;洋山港(上海)海域未出现超警(有效波高≥2.5m)过程。
(四)咸潮
10月,青草沙、陈行和东风西沙水源地共发生5次咸潮入侵过程。
10月20日-11月2日青草沙水源地发生1次咸潮入侵过程,持续时长12.67天,最大氯化物浓度1287 mg/L;10月21日-26日陈行水源地发生1次咸潮入侵过程,持续时长5.46天,最大氯化物浓度达到747mg/L;东风西沙水源地发生3次咸潮入侵过程:(1)10月3日-8日,持续时长4.92天,最大氯化物浓度达到545mg/L;(2)10月17日-27日,持续时长9.42天,最大氯化物浓度达到1354mg/L;10月30日-11月7日,持续时长8.08天,最大氯化物浓度达到992mg/L。
(五)赤潮
10月,上海海域发现水色异常海域。
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显示,10月12日,在上海奉贤南部海域发现水色异常海域,水色发黑,水体呈条带状,分布范围东经121.63°-121.76°、北纬30.75°-30.70°,分布面积约3.8km2。
三、调查专题:海洋数据收集
2024年夏季,中心开展海洋水文基础数据收集项目,结果表明:(1)长江口外潮差大于口内,落潮历时大于涨潮历时;(2)长江口外主要为旋转流或半旋转流,口内主要为往复流;(3)涨、落潮平均含沙量数量级相同,大潮最高,小潮最低;(4)长江口区域、北支区域涨落潮平均盐度高于其他区域;(5)悬移质中值粒径较细,组成以粉质粘土为主;(6)底质类型大多为粉质粘土、粘土,个别为粉砂、细砂;(7)各区域之间、潮别之间水温差异不大,表层水温略高于底层水温;(8)海域呈轻污染等级。
注:本报告所使用数据为非整编成果。
审 核:虞卫东
校 核:吴旭云、高如峰、裘诚
编 写:李铖、安佰超、张悦、朱诚越、杨伟、邱博玮、范睿、宋佳乐、王岳峰、杨倩、沈心仪、徐聪林、李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