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播海洋知识,弘扬海洋文化,提升社会公众海洋生态保护意识,上海市海洋管理事务中心联合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推出“政府开放月”系列活动——让海洋科普“申”入人心。
本期视频让我们一起探秘滨海湿地绅士——黑嘴鸥。
黑嘴鸥,鸻形目鸥科鸟类,全球易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喙黑色,脚趾深红色,非繁殖期头部白色,耳部有暗斑。繁殖期头戴深褐色“礼帽”,憨态可掬,仿似滨海湿地绅士。
体态轻盈如自然音符,洁白羽翼掠过晨光,红爪轻点,捞起一捧碎银波光,墨玉短喙映着白羽,完美诠释湿地简洁美学。
栖息于东亚滨海湿地,繁殖于我国东部沿海,越冬于渤海至东南沿海。常在潮间带滩涂、沼泽与河口,呈小群觅食。捕食小鱼、甲壳类和昆虫、蠕虫等水生动物。独创“高空垂直俯冲”绝技,一击捕获猎物。
每年4-6月,集小群,在滨海碱蓬滩涂筑巢,巢材以碱蓬等盐生植物为主。每窝产卵2-3枚,卵梨形,沙黄色斑点。幼鸟早成,需成鸟照料数周。7月起,成鸟携幼鸟南迁越冬。
潮间带适宜栖息地丧失,是黑嘴鸥种群生存面临的最大威胁。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治理成效显著,湿地生态功能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