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申城
时间:2023-05-15近年来,上海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稳步推动《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各项任务目标落实见效,进一步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多措并举强化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紧跟国家节水行动步伐,完成上海节水行动任务
上海紧跟国家节水行动步伐,制定《上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充分依托市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19家市级成员单位加强统筹协调,各区域水务管理部门、各行业局、集团公司、行业协会结合实际,开展各项节水工作措施,推动《上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完成。2022年,全市用水总量为76.96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17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10.5%,较2015年下降45.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2.9%,较2015年下降37.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739。
二、制定节水规划,强化指标刚性约束和监督管理
制定《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十四五”规划》,分析总结本市“十三五”期间节约用水工作成效与面临形势,提出“十四五”本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目标指标和主要任务,聚焦工业、城镇生活、农业农村及非常规水源等重点领域,明确了大用水户管理、合同节水、载体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雨水集蓄利用等12个节水重点方向;同时根据国家要求,制定上海各区“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进一步健全市、区两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明确了各区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每年结合水平衡测试备案、节水载体考评、用水超定额复核等工作对全市用水户开展节水监督检查,2020-2022年,全市共开展节水督查195家(次)、监管1053家(次);同时加强重点用水户的监督管理,着力推动年用水量50万立方米以上的157家大用水户深入开展节水管理工作,确定了年度节水目标和实施“一企一策”等具体节水措施。
三、建设节水型社会(城市),推动节水降损
上海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城市)建设,目前9个郊区均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剩余7个中心城区力争在2024年底前完成建设,目前上海已累计建成5000余个节水型载体;积极落实水效领跑者遴选报送工作,7家公共机构、2家工业企业、3项用水产品入选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定的国家级水效领跑者名录,开展“十四五”市级重点用水企业、公共机构的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2022年共有10家工业企业、9家公共机构被命名为上海市水效领跑者;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明确提出硬化面积超过1hm²的新建建筑小区应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并在公园与绿地、道路与广场等各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提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建设要求和规定,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打分标准要求,切实推动城市节水降损,将城市节水工作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
四、聚焦重点领域节水,促进节水减排增效
工业节水方面,大力推广工业企业采用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污水再生利用等节水技术,提出淘汰高耗水生产设备和用水工艺的管理要求,倡导高耗水行业在工业园区集聚发展,推动园区工业企业开展内部废水循环利用,有条件的园区实施企业间串联用水、梯级利用等,进一步促进园区节水增效;在完成火力发电、钢铁、造纸、石油炼制、纺织染整五大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的基础上,深入推进本市化工、食品和发酵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工作,截至2022年,全市钢铁、造纸、石油炼制、火力发电、纺织染整、食品六大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100%;化工行业节水型企业创建率约96%,力争今年年底达100%。
农业节水方面,聚焦用水定额管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节水技术运用与创新、节水奖补政策完善等重点内容,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采用喷灌、微灌、低压管道等节水技术,大幅提高全市节水灌溉面积覆盖率;推进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创建标准研究,积极开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项目建设,结合本市农业灌区均为小型灌区的特点,有序推进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上海已推进完成7个节水型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
五、创新节水新路径,激发节水市场动力
上海结合各类节水载体建设,在高校、机关单位和企业中持续推广“合同节水”管理工作,推广应用“节水效益分享型”“节水效果保证型”“节水服务托管型”三种模式,示范建设“合同节水”试点,建立智慧用水管理系统、节水设施改造等措施,为用水单位提供了更为专业、精细、及时和系统性的用水管理方式,进一步提升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截至目前,上海已共计开展208个“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年节水量约278.3万立方米,其中“智慧节水”项目121个,年节水量约165.7万立方米。
为激发节水市场动力,助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上海推出由政银联合设立的一项绿色金融服务——“节水惠”贷款业务,目的是通过为用水企业(单位)、节水项目和节水服务提供便捷优惠的金融支持,切实助企纾困,助力复工复产,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入节水领域。日前,上海市水务局与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上海农商银行、上海银行、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五家金融机构达成了“节水惠”专项合作协议;截至目前,上海已签约“节水惠”贷款合同金额总计5468万元。
六、积极探索非常规水源利用,推进节水开源
上海深入探索非常规水源利用,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措施,将非常规水源纳入用水总量统一配置。制定《上海市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再生水利用量持续提高;在城镇、工业、农业等领域推进10个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项目,各郊区建成‘一区一点’污水资源化利用特色亮点”等具体目标,目前上海正以城镇污水厂为点,以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为面,完善政策机制为保障,积极构建“1+N”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申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并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推进典型地区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自2019年起上海每年举办工业水重复利用及雨水综合利用案例评选活动,展示典型优秀案例经验做法,促进各行业领域充分挖掘节水潜力,提升全市水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水平;2022年,全市雨水利用量74.14万立方米,污水资源化利用量1982.19万立方米,非常规水源利用量共计2056.33万立方米,完成“十四五”水资源刚性约束管控指标2000万立方米的目标。
七、纵深开展节水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节水爱水良好氛围
上海每年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主题,聚焦《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水科普宣传活动:线下走进社区、学校、(机关)单位、企业等,通过设摊咨询、发放宣传册、知识互动问答等,和市民交流日常用水节水经验,宣传倡导节水理念;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一系列“云”上节水宣传活动,邀请两位节水减排宣传大使——吴敏霞和孔祥东发起节水“云”倡议;节水知识“云”课堂带领学生和家长们跟随可爱的节水吉祥物“霖霖”学习节水知识,参与节水实践;“云交流”和“云展示”遴选一批节水(示范)型载体展示节水成果案例,让优秀节水载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市用水单位比学赶超,争创节水特色。近年来上海结合减塑降碳要求和点滴节水理念,动员社会公众发起的“清瓶行动”,同样影响广泛、效果显著,走进社区、学校、(机关)单位、企业、商圈等打造“清瓶行动”宣传阵地,通过公交、地铁移动电视和楼宇、商圈、景区电子屏等端口播放“清瓶行动”公益宣传片,推动“拒绝浪费半瓶水”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日均受众超过2000万人次。每年上海节水宣传报道覆盖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澎湃新闻、上观新闻、看看新闻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有效提升节水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
今后,上海将认真总结《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上海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实施经验,遵循生态文明理念,坚定绿色发展道路,着力实现合力节水、深度节水、全员节水,统筹“节水优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以贯之,为打造生态宜居、人水和谐的“节水型申城”不断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