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务局(市海洋局)2022年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05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十一届市委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要求,总结2021年主要工作,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推动水务海洋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2021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海洋强国战略,统筹发展和安全,担当作为、克难奋进,以实干实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完成年度投资约320亿元,重大工程135亿元,充分发挥了水务建设投资的稳增长作用),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多措并举巩固河湖治理成效
河湖长制持续深化。精简河长层级,进一步规范党政河长设置,市政泵站排水口和入河排污口河长设置有序推进,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和村居河长工作站实现全覆盖。深化“周暗访、月通报、季约谈、年考核”工作机制,开展市级暗访733次,集中通报10次,约谈河长117名(含2名区级河长)。大力倡导“以水质论英雄”的导向,制定全市各行政区水质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压实河道养护企业责任,完成全市河湖水质调查并建立档案,实现村级河道全覆盖、常态化监测。
污水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全面实施控制污水溢流、污水厂溢流减量、污水治理能力提升三项方案,以“三厂三线多点”为重点,加快建设竹园四期、南干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竹白、白海污水连通管、5个初雨调蓄池,建成投用临港二期等5座郊区污水扩建工程,有序推进中心城六厂初雨调蓄工程,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万立方米/日;开展中心城区“四水分析”,强化运行调度管理等手段,长江污水溢流得到进一步控制,溢流同比减少18%。同时,持续推进“一区一站”建设,通沟污泥无害化处置目标基本实现。
河道水质总体稳中有升。加快推进“苏四期”工程,完成350公里河道整治、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启动1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回头看”、餐饮等违法排污综合执法、新一轮雨污混接整治、泵站放江综合治理等专项行动,控源截污力度进一步加大。持续加强河湖水面率管控,河湖水面率达到10.24%。河湖水质年均值如期消除劣Ⅴ类,月度监测出现劣Ⅴ类断面次数同比下降67%,为本市获得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全国第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全力以赴打赢防汛防台硬仗
落实落细防汛防台措施。针对“重大活动多、保障任务重”年度防汛特点,制定一大会址、花博会、进博会等重点区域专项保障预案。围绕高空构筑物、易积水小区、在建工地、下立交、地下空间、码头等,滚动排查整改隐患5700余处。开展专项培训演练1000余场,加强各区值班值守、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应用检查,全面压实防汛属地责任,为城市安全度汛打下坚实基础。
城市安全经受严峻考验。面对“降雨明显偏多、梅雨期非典型、台风影响严重、潮位屡创新高”的复杂严峻汛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应对“烟花”“灿都”台风和35场暴雨的考验,全面落实监测预报预警、水利工程调度、人员船只转移、应急抢险处置等措施,并配合做好流域行洪纳潮,服务流域防洪安全,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防汛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按照“一区一清单”和“一闸一方案”的要求,全力推进32座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作,开工4座。完成48.1公里主海塘达标和12.8公里黄浦江苏州河堤防维修。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总投资的39.5%。航塘港等一批重点河道泵闸工程加快建设。11条道路积水改善工程提前完成,易积水小区防汛能力提升工程全面启动,防汛“四道防线”持续巩固。
(三)提质增效做好供水服务保障
供水保障安全优质。推进9项、完成4项长江水源水厂深度处理工程,水厂深度处理率由60%提升到70%。完成40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改造。稳步推进市属区域水价调整工作。持续推进临港、黄浦等高品质饮用水示范建设。供水行业连续第12次获上海夏令热线最满意行业。
节水工作加大力度。完善节水联席会议工作机制,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修订131个行业用水定额,编制污水资源化利用方案。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开展“清瓶行动”等宣传活动,建成节水型社会载体531个,强化本市大用水户和低效益用水户节水管理,节水率较2019年提升5.17%,实际节水约200万立方米。严格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全年开采量90万立方米,回灌量1700万立方米。
(四)扎实有力开展海洋管理和滩涂资源保护
海洋综合管理持续加强。完成11宗围填海项目竣工海域使用验收,妥善处置15个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加强海域海岛海岸线巡查、疑点疑区动态监测等基础工作,形成新一轮海岸线修测技术成果。启动国家“双重”规划项目临港滨海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认真做好国家海洋专项督察各项工作。
积极助力海洋经济发展。联合市发改委起草本市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浦东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完成自验收,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生物等产业加快协同集聚;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发力,引进一批知名海洋科研机构和研究基地。积极创建海洋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举办“海洋创新论坛”等技术交流活动10余场。
滩涂资源保护稳步实施。历时10年前期研究,横沙浅滩固沙保滩工程获国务院同意立项。完成滩涂水下地形测量,清理整治19个滩涂历史遗留问题。横沙八期工程顺利完成预验收;南汇东滩区域生态种青1.5万亩。
(五)统筹兼顾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规划体系更加完善。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中心城雨水调蓄池选址专项规划、城市内涝治理实施方案获市政府批准,长三角示范区供排水规划获示范区理事会审议通过。指导各区加快2035专项规划编制。围绕市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编制完成一批水务海洋规划和方案。
“两张网”建设持续深化。制定实施水务海洋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一网通办”方面,推出供排水接入改革“4.0”版,供水接入工程全面实现免费外线接入;深化排水许可“一业一证”改革;继续向五个新城所在区等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重大工程“水票”制度;科学调整水土流失易发区规划范围,水土保持审批数量减少70%。“一网统管”方面,持续完善水系统综合管理平台,调查并绘制完成中心城供排水公共管网数字地图,完成中心城区排水模型构建,建成排水运行调度平台、海洋专屏框架。
行政执法效能明显提升。深化执法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执法闭环管理,开发专线举报小程序,8月上线以来接收群众举报54件。加大执法力度,修订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裁量基准,深入开展打击长江违法采砂、河湖水面率管控、深基坑排水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市共查处违法案件1236件,同比增长180%,罚款8390万元,同比增长176%。
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制订了责任、权利、任务、监管“四类清单”。强化安全质量监管,全年开展安全生产检查1.6万次,排查整改风险隐患7000余个;首次制定防寒潮保供水专项预案,提早落实防冻保暖措施,及时处置寒潮爆管、金山化工厂火灾次生水污染等多起突发事件。做好重大节日和重要活动安全保障工作,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
(六)更加注重发挥科技水文支撑作用
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积极进展。聚焦水环境治理瓶颈问题,“放江污染水陆协同精准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项目获得市级立项,排水流量“铭牌率定”等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十三五”水专项“太浦河金泽水源地水质安全保障综合示范项目”通过住建部综合绩效评价。修订局标准化管理办法,发布5项地方标准、14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新组建2个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举办6期科技论坛。
水文海洋观测能力持续提升。长江口“一网47站”和省市边界水文监测站网体系全面建成。在已有3845个镇级河道监测断面基础上,新增5300个村级河道监测断面(2022年初优化为4500个),开展“高频次、广覆盖、低成本”的水质快速检测。推进海洋观测网建设,海洋监测预报业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七)持之以恒加强全面从严治党
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坚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精心组织两级领导班子中心组专题学习130余次,组织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80项。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进一步精文简会,规范监督检查,着力为基层减负。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强化权力监督运行,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基层党建不断深化。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水务海洋行业党建三年行动顺利收官,各项重点任务得到有效落实。进一步加强基层行业党建,落实上海先锋行动,推进党建品牌常态建设,组织开展“治水管海先锋”党建品牌创建,如期实现“三个100”创建目标。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工作,完成41个对口服务项目。
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80后”处级干部由年初12名增加至17名,处级干部平均年龄由49.95岁下降为48.64岁。加大干部培养使用力度,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提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14人,岗位交流14人。积极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教育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安排40余名干部跨部门、多岗位锻炼。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完成信息化部门职能调整。
此外,市委第八巡视组于2021年3月22日至5月28日对局党组进行了巡视。局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政治热情接受巡视,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对巡视反馈问题逐条对照、逐项分解,既坚持立行立改,又注重举一反三,提出整改措施111项,完成109项,其余2项正按计划推进。
我们还圆满完成了第四届进博会水务服务保障工作,有序推进环保督察、海洋督察和审计等整改工作,以及水旱和海洋灾害风险普查。水利部水利工程质量考核全国第一、实现三连冠,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工会、共青团工作有声有色。政策研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信访维稳、离退休干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水务海洋工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部分河道水质反复和长江污水溢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供排水管网整治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防汛安全还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职能尚需进一步转变,一些干部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狠抓落实的工作韧劲还需增强,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还要大力营造。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更为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2022年重点工作
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启动之年。水务海洋工作总的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十六字”治水思路和海洋强国战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加注重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更加注重系统治理、长效管理,更加注重职能转变、放权赋能,更加注重科学评价、群众评判,打造更多亮点工程、民心工程,努力让幸福河湖、美丽河湖成为上海靓丽名片和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标识。
今年水务海洋计划总投资300亿元,其中重大工程125亿元,力争早开工、快推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着力形成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好格局。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聚焦水质反复短板,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
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压实河长治水责任,牢固“发现-诊断-治理-巩固”工作链条,强化系统观念,坚持综合治理,确保治水成效。
不断完善河湖长制。强化河湖长制绩效评价考核,充分发挥河湖长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坚持“以水质论英雄”,全面开展全市各行政区界河进出水断面水质评价,探索建立河长积分机制,将水质变化情况作为对区域总河长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推动协同共治。强化社会参与,压实河道养护企业“河道管家”责任,充分发动企业河长、民间河长、志愿者力量,注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和推广河湖长制创新做法。
推动河道水质稳中向好。启动村级河道全覆盖水质普查,推进新增断面常态化监测,实施重复断面、代表断面、反复断面动态在线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加强溯源分析,建立“易反复”河道名录,找准“病灶”症结,制订“一河一策”并抓紧整改和销项。实施140公里河道整治(其中骨干河道整治60公里,推进28个断点打通),完成2万户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全面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完成15个示范点项目。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和长江干流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
推进污水系统治理。结合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及长江生态环境警示片整改,紧扣节点要求,开工建设合流污水一期复线、白龙港三期污水厂,加快推进泰和二期、竹园四期(实现部分设施先行投运),建成安亭三期、竹石、白海连通管、泗塘、长桥初雨调蓄池等项目。用好“四水分析”成果,精准实施69座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和1990个雨污混接点整治,进一步优化泵闸联动方案,力争长江污水溢流和泵站放江污染均实现同比下降20%。
(二)聚焦韧性城市建设,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远近结合、软硬结合,“将功夫下在风雨到来之前”,加快补齐防汛基础设施短板和管理弱项,不断增强城市“不被淹”的能力、“不怕淹”的韧性。
夯实防汛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协同工作机制,优化防汛办运行机制。围绕“四预”工作,建立上海各区“防汛安全指数”评价体系,制订防范特大暴雨韧性规划、极端灾害天气“四碰头”应急预案,细化极端天气下“六停”措施,开展医院、电力、交通、通信等“生命线”防汛保障能力提升试点工程。滚动开展隐患排查整改,大力推广“五组工作法”,增强基层应对能力。超前部署预案修订、宣传引导、物资储备等工作,确保城市安全度汛。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等排水系统提标改造工程和48个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开工建设苏西闸工程,加快建设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以及元荡、淀山湖堤防达标工程,抓紧推动吴淞江工程罗蕰河段和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前期工作,不断深化黄浦江河口建闸研究。持续推进张泾河等一批重点河道和泵闸项目建设,完成22.6公里公用海塘达标建设和18.2公里黄浦江堤防专项维修。完成22个易积水小区提升改造工程、11个道路积水改善工程。根据市地下管网安全排查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快隐患供排水管道排查整治,完成69.2公里供水管网整治,132公里排水管道修复。
(三)聚焦节水优先战略,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牢固树立“节水即治污”理念,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同时强化从源头到龙头的全过程管理,提升供水服务品质。
大力推进节水行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推动非常规水源利用和污水资源化利用。进一步强化大用水户和低效益用水户“一企一策”和定额计划管理,年用水量下降3%以上。继续建设一批节水型示范载体,加强节水技术推广。扩大“智慧节水”管理平台作用,不断提升全社会爱水、护水和节水意识。
提高供水保障水平。加快推进长桥、杨树浦等6座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完成5000万平方米二次供水设施接管。全面推广智能水表安装,实现非居民用户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供水运行安全体系,加快推进原水连通西环线、虹桥水厂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持续开展战略水源保障研究。积极推动临港、黄浦等高品质饮用水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进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供水保障工作。
(四)聚焦能级跃升目标,推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深入贯彻海洋强国战略,落实中发19号文,坚持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着力打造上海海洋工作特色亮点,助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强化海洋综合管理。继续加强海域使用日常监管和动态监测,进一步健全立体化、精细化监管体系。有序开展海洋资源资产清查,加快海洋自然资源所有权委托代理试点。落实“双重”规划,高质量、高标准推进临港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扎实做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无居民海岛调查、海洋碳汇调查、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等工作。全力推进海洋专项督察整改。
服务海洋经济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出台“一意见一方案”支撑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健全推进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聚焦“两核一廊三带”,持续加快浦东新区、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建设,积极探索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制订海洋经济统计制度,开展现代海洋城市评价方法研究,提升海洋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评估能力。
加强滩涂资源保护。加快推进横沙浅滩固沙保滩工程,力争年内开工。实施横沙东滩、崇明边滩等区域种青1.25万亩,促进滩涂资源自然修复,维护长江河口健康。
(五)聚焦智慧赋能引领,夯实行业发展基础
注重科技引领,统筹用好“外脑”“外力”,加强科技信息化工作,系统深入推进水务海洋数字化转型,努力走在全市前列。
加快科技创新攻关。聚焦重要环节、关键问题,加快推进16项重大科研项目和9项政研课题,推进成果转化应用,着力解决治水管海实际问题。不断完善水务海洋标准体系,制订出台雨水调蓄设施技术规程等一批地方标准。鼓励工程建设和技术工法创新,水务重大工程新建项目全面应用BIM技术,大力推广装配式技术应用。进一步强化科技委功能和智库作用,继续办好水务海洋科技论坛。
强化水文海洋监测预报。坚持“测”字当头,“预”字为先,加快推进新川沙河、张泾河等水文站网建设,持续提升水文监测能力和预报实战能力,有力支撑城市防汛安全。启动水资源综合分析评价,深化开展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位)监测预警工作。加快推进海洋观测网建设,持续提升海洋测报水平。
深入推进“两张网”建设。一网通办方面,加强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深化“好办”“快办”服务内容,积极拓展“一件事”业务,推进水土保持区域评估备案制管理,推出供排水接入改革5.0版;做好“放权、赋能、监管”三篇文章,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依法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进一步加大对重点区域、重要领域、重大改革的定向放权力度,审批、执法、行业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密切协同,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一网统管方面,重点围绕要素数字化、感知实时化、应用智能化,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和孪生水务发展三年行动,升级完善防汛防台指挥、河长制工作等系统,打造更多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典型实战应用,更好服务水务海洋治理实践。
(六)聚焦规划蓝图落地,提升水务海洋治理水平
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持续加强规划目标管控,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一步提高水务海洋治理效能。
加快规划落实落地。开展“十四五”实施情况评估,切实加强规划目标管控。围绕国家战略,出台支持浦东新区引领区建设水务海洋行动方案。推进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上海部分)、重要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等重点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加强河湖水面率规划管控,出台“水票”制度服务重大工程建设。
全面加强法治保障。积极推进海塘管理办法等立法修法工作。持续保持执法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水涉海违法行为。进一步优化执法监督和执法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执法装备保障和执法标准化建设,完善有奖举报制度、强化典型案例应用,不断提升执法效能。
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牢固树立常态化精准防控观念,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多措并举筑牢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双防线”。压紧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工程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参建单位主体责任,升级完善监督协同管理平台,创新监管方式,优化安全风险管控机制,综合运用约谈通报、行政执法、信用管理等手段,加大事故隐患排查和督查检查力度,确保水务海洋一方平安。
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水务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决拥护“两个确立”,持之以恒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管海的重要理念、重要论述和重大战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折不扣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
深化基层和行业党建。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等重点工作。聚焦水务海洋发展难点、民生链接点和城市安全稳定重点任务,进一步巩固行业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扎实做好对口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治水管海先锋”党建品牌示范效应,积极发现、培育行业先锋,突显工作亮点,凝聚发展合力,助力水务海洋高质量发展。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结合市委巡视整改,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构筑纠治“四风”问题的制度篱笆,坚决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充分发挥政治巡察监督作用,开展新一轮巡察工作。加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进一步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切实把预防廉政风险的措施转变为纪律要求,转化为工作制度,推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落实人才发展战略,稳步实施治水管海“百川育才”计划。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培养力度,有序开展轮岗交流、岗位锻炼。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充分调动各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持续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开展优秀专技青年选拔和“师徒带教”工作,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的“定向培养”机制。继续做好工团工作。
此外,还要继续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化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围绕党的二十大,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认真组织重大涉水涉海节日等社会宣传活动,推动水文化建设蓬勃发展,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水务海洋工作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使命呼唤担当,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担当作为,全力以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