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市水务局(市海洋局)2021年工作报告

时间:2021-11-11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总结2020年工作,谋划“十四五”发展,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谱写“十四五”水务海洋发展新篇章。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极不平凡、富有挑战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践行“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水务海洋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入推进碧水保卫战,水环境面貌持续改善

一是河湖水质明显提升。推进治水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从区域向流域延伸,从除“劣水”向增“好水”拓展,持续打好治水“组合拳”,按期实现“2020年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目标全市面上完成435公里河道整治、714公里河道轮疏、3.5万户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01个住宅小区和1423个其他雨污混接改造(历时五年,列入清单雨污混接改造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完成4274个住宅小区和1.7万个其他雨污混接改造),打通断头河1096条段,完成劣V类水体治理3630条段,河湖水面率提高到10.11%,优于Ⅲ类水比例达到67%,水土流失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对700多个生产建设项目开展现场检查,完成387项遥感监管违法违规项目整改)河湖生命健康达到20年来最佳状态。

二是末端能力持续增强。聚焦污水处理布局不均衡、能力不匹配等问题,结合环保督察整改和长江大保护要求,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着力补好污水处理短板。120万立方米/日竹园四期工程全面开工, 50万立方米竹园四期调蓄池工程加快建设,天山等6座初雨调蓄工程及郊区6座污水厂改扩建工程有序推进,污水南干线改造工程加快实施。竹园污泥扩建、石洞口污泥二期、白龙港污泥二期项目正式投运,浦东、青浦污泥项目基本建成,“一区一站”通沟污泥项目有序推进,污水厂污泥零填埋、通沟污泥项目无害化处置目标基本实现。

三是河湖长制不断完善。围绕“巡、盯、管、督”,各级河长累计巡河28万人次,强化“三查三访一通报”,开展督查督办430组次,推动解决难点问题1300余个。建成河长制标准化街镇93个(累计建成168个)、村居河长工作站931个,基层治水管水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属企业河长实现全覆盖,民间河长、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杨浦“名人河长”、浦东“外籍河长”形成良好示范。依托太湖局,进一步健全“两省一市”联合河长制,建立示范区联合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流域治水合力进一步凝聚。

(二)加快推进水务重大工程,助力城市能级提升

一是完成投资再创新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格落实水务建设工地防疫措施,全力协调解决农民工返沪、工程渣土卸点、上下游材料供应等复工复产难点问题,2月底陆续开工、3月底率先实现全面复工。落实“六稳”“六保”工作,尽全力扩大有效投资,重大工程开工7项,完工16项,全年完成投资126.8亿元,较年初计划100亿元增加26%,充分发挥了水务建设投资对稳经济、促增长的积极作用。

二是重大项目实现突破。强化重大办平台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审改红利,率先探索“先行用地”审批和实施路径,吴淞江工程(新川沙河段)等重点项目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开工”,为本市重大工程建设提供了典范案例;治水引领性项目“苏四期”工程加快推进,苏州河堤防达标改造工程建成,底泥疏浚工程基本完成。上海在水利部组织的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中蝉联全国第一。

三是安全生产总体受控。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深入推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要设施,形成问题隐患和制度措施“两个清单”,组织开展各类检查865次,整改安全隐患1918项。针对农污项目事故多发的情况,联合市应急局开展专项检查,严肃整治超龄用工等问题,并举一反三,对郊区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排摸分析,推动落实属地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

(三)坚决守牢安全底线,防汛防台取得新胜利

一是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充实调整市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龚正市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应急、水务的2位副市长分别担任第一副总指挥和常务副总指挥。进一步完善联合防办运行机制,着力构建“统一指挥、响应及时、处置有力、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完善隐患排查机制,首次引入防汛隐患第三方暗访检查,组织开展3次全覆盖防汛督察,全年累计排查点位2250余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落实了整改措施。

二是全力应对汛期考验。面对严峻汛情,各级水务部门闻“汛”而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重要理念,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加紧加密监测预报、科学调度防汛工程,统筹流域行洪和区域除涝,全力落实防汛防台各项措施,成功应对汛期超长梅雨、超强降雨、超标洪水、超高水位的侵袭,实现“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为流域抗洪作出贡献,有力保障了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正常运行。

三是防汛基础不断夯实。持续巩固“四道防线”,完成8.4公里黄浦江苏州河堤防维修和38公里海塘达标建设,基本完成淀浦河西闸、西泗塘水闸等5座病险水闸改建工程;加快推进苏州河深隧试验段工程,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11条道路积水改善工程,完成6个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四)大力实施供水厂网改造,服务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一是水厂深度处理改造步伐加快出台长江水源水厂深度处理市级资金补贴政策,百年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全面开工,月浦水厂等10座长江水源水厂深度处理工程完成改造,水厂深度处理率由37%提升到64%,近500万市民喝上了品质更高、口感更佳的饮用水。同时,完成500公里老旧供水管道、200公里郊区小口径供水管道改造任务,完成奉贤—临港供水连通管工程积极推进黄浦、临港等重点区域高品质饮用水试点工程临港新片区出台《高品质饮用水入户工程技术规程》,黄浦龙华、春江两个小区完成试点改造),示范效益初步显现。供水行业提前部署、积极应对极端寒潮袭击,城乡供水服务总体平稳有序。

二是节水行动深入实施。建立市级节水联席会议机制,全市16个区出台节水行动方案。完成浦东、松江、宝山、崇明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提前实现国家考核目标。合力推进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新增各类节水载体441个、水务行业节水机关(单位)52个。严格落实总量和效率“双控”的水资源刚性约束,国家对我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结果为优秀。

(五)不断深化陆海统筹,海洋管理和滩涂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

一是海洋管理持续强化。严格落实国家“双重规划”,完成世纪塘等4个海洋生态修复整治工程申报工作。开展海岛、海域等基础调查和常态化监测,基本完成新一轮海岸线修测,奉贤等海洋站点纳入国家海洋立体观测网推进本市“河海划界”,稳妥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和沪浙涉界区用海问题;推进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完成奉贤碧海金沙项目海域使用权证办理。

二是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全市海洋经济总量稳居万亿级别,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2019年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位居全国第四)。加强球海洋中心城市顶层设计,推进长三角海洋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浦东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崇明(长兴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取得积极进展。健全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估。

三是滩涂资源有效保护。完成长江口和杭州湾滩涂地形测量和数据整编,为滩涂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横沙七期实现竣工,南汇东滩N1库区大堤提前投入使用,横沙八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实施生物种青2万亩,进一步加强滩涂生态修复和自然孵育,促进滩涂资源动态平衡。

(六)不断加强规划引领和执法监管,政府治理效能明显提高

一是规划体系更趋完善。认真谋划水务海洋长远发展,组织完成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编制。以“上海2035”城市总规为引领,在污水污泥规划和供水规划获批基础上,全面完成2035城镇雨水排水规划和防洪除涝规划报批工作(全市第一个完成2035专业规划批复的部门,并加强对区级水务海洋规划工作的指导,建立立体规划体系)。积极配合示范区和新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开展涉水涉海专项规划编制,服务国家战略实施。

二是执法监管深入开展保持铁腕治水态势,深入开展河湖水面率管控、水土保持、雨污混接、长江采砂、沿江沿海岸线保护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市累计执法巡查1万余次,出动执法人员2.5万人次,查处违法案件522起,处罚3400万元,有力维护了水务海洋管理秩序。全面实施《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推动《上海市海塘管理办法》立法工作,制定《上海市水土保持管理办法》等6部局行政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夯实依法治水基础。

三是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以“一网通办”为统领,推进“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核”和“海域使用权审核”2个“一件事”改革;探索智能服务,“城镇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实现无人干预自动办理,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实现“云评审”;新增公共服务事项9个,“取水许可”等5个事项实现全市通办;发放全国首张水利行业资质类电子证照;推出供排水接入改革3.0版,接入时间压缩至6个自然日以内。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两个免于提交”,依法取消4项行政许可事项,压缩审批时限70%。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深化,获得全市考核“优秀”。

(七)持续强化智慧赋能,科技支撑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科技创新加速发展。积极构建“科研管理+科技主导”格局,大力推进重大科研需求顶层设计和项目落地,取得科研成果17项,“大型城市供水系统安全消毒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个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6项地方标准编制,地方标准复审8项,颁布6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成功举办六期水务海洋科技论坛(沙龙)。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工作,加快水务海洋智库建设,组织完成9项局级课题、13项处级课题。

二是“一网统管”取得实效。全市“一网统管”十大重点系统市防汛防台指挥系统2.0版上线运行,实现街镇防汛防台指挥系统全贯通,在汛期发挥作用,“一网统管铸就魔都风雨结界”荣获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实践案例。完成水系统综合管理平台2.0版建设,基本实现“观全面、管到位、防见效”。统筹推进局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系统整合和数据归集治理,加快水务系统安全检测预警平台建设。

三是水文保障不断强化。加强河湖水质常态化监测,组织开展河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研究,定期发布河湖水质状况报告。针对特殊水情加密巡检,及时组织报送各类信息,为防汛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深化检测、监测、调查三位一体的业务布局,沪水文001、102号巡测船投入运行,完成长江口“一网47站”、省市边界水文监测站网项目建设,基本建成全覆盖水文监测体系。

(八)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政风行风呈现新面貌

一是党的建设持续加强。认真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局系统两级领导班子开展中心组专题学习130余次,讲党课80余次,解决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等2项重点督办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制定“四责协同”机制协同联动实施意见,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落实。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正作风、树新风。深入推进政治巡察,完善行政审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强化权力监督运行。

二是基层党建深入开展。全面落实水务海洋行业党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治水管海先锋”党建品牌示范点创建,评选示范党组织30个、示范服务点29个、党员示范岗29个。进一步巩固行业党建联席会议机制,整合党建资源,成立党课讲师团。建立健全党群服务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作用。深入推进市区对口服务和青浦东西村结对帮扶工作。

三是干部结构不断优化。加大干部培养使用力度,充实调整了 9个机关处室和10个局属单位领导班子,提拔任用处级领导干部9人,岗位交流20人,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积极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加强教育培训和规范化管理,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组织实施跨部门、多岗位锻炼,安排岗位锻炼人员40余名。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时成立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以及供水、排水、水利、水务建设工程、局属单位防控等5个工作组,扎实有效落实防控措施,水务海洋领域未发生疫情感染事件,有力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我们还圆满完成了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供水服务和水安全、水环境保障工作,有序推进环保督察、海洋督察、审计整改工作。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深入开展,工会、共青团工作有声有色,供排水行业再获夏令热线最满意行业。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信访维稳、离退休干部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历时十载,高质量完成水利·水务志编纂出版任务,完成首部全行业覆盖水务海洋年鉴。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我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水务海洋事业从“完善体系,提升跨越”向“补好短板、提标升质、注重生态、智慧管理”延伸拓展,各项工作总体保持国内先进水平。五年来,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城乡中小河道综合整治、“苏四期”工程全面推进,建成一批污水污泥项目,净增污水处理能力71万立方米/日、污泥设施规模426.8吨干基/日,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劣V类水体,净增河湖面积24.41平方公里,为生态之城建设筑牢水生态基底。五年来,城市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加强,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投运,“四道防线”更加稳固,主海塘达标率从72.6%提升至87.3%,全市区域除涝基本达到15年一遇,城镇建成区基本不低于1年一遇排水能力,韧性城市基础不断夯实。五年来,助力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成效显著,“两江并举、多源互补”原水供应格局逐步完善,城乡供水集约化和二次供水改造全面完成,新增供水能力113万立方米/日,总供水能力达到1250万立方米/日,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二五”时期分别下降35%和34%,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五年来,水务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出台《上海市水资源管理若干规定》《上海市排水与污水条例》,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和规划统筹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支撑和精细化管理成效逐步显现。 “十三五”时期,全市水务海洋总投入约1556亿元,为“十二五”时期的2倍多,是本市水务海洋事业发展最快、投资总量最大、人民群众获益最多的时期。在此,我谨代表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向各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广大水务海洋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致以诚挚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水务海洋事业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水环境治理方面,污水处理能力仍然不足,污水溢流、泵站放江、部分河道返黑返臭成为环保督察、长江警示片关注重点,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任重道远;城市防汛方面,主海塘防御能力有待提升,区域除涝存在薄弱环节,“绿灰蓝管”城镇排水提标措施需要尽快落地;水资源与供水保障方面,水源地连通互补不足,重点区域水厂布局有待优化,城乡供水距离高品质饮用水仍有差距;建设管理方面,“规建管”统筹能力、精细化管理水平、智能化治理手段与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干部队伍方面,抢抓机遇、狠抓落实的精神还不足,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能力需要不断提高。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思想的敏锐性、工作的前瞻性、落实的穿透性,不断提升“七种能力”“八大本领”,切实解决影响水务海洋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问题。

二、“十四五”工作总体考虑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们于2019年5月启动了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经过多次意见征询、修改完善,目前已基本完成。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相适应的现代水系统治理体系,基本实现“防御能力增强、安全底线坚固,水体水质提升、江河湖海美丽,供给保障有力、资源利用集约,行业管理精细、系统智能高效”的目标;到2035年,建立起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水系统治理体系。规划在战略定位、指标设定、项目谋划上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着眼全局、服务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目标。主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方面,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和污水处理能力提升,助力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自贸区新片区建设;在服务市域空间格局优化方面,着力完善水系空间布局,进一步健全供排水设施,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服务“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城市空间新格局构建;在助力创造高品质生活方面,着力加强城市运行安全、人居环境建设、高品质饮用水供应等,不断满足市民群众对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的需求;全面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着力落实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强化行政决策、法规执行、行业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行业治理水平和治理效能。

第二,统筹兼顾,注重引领。规划共设定了四方面15项指标,既与相关部委指标相呼应,又体现了上海特征、行业特色。除防洪堤防达标率等8项指标属于国家要求外,其余7项指标均属上海特色。安全指标重在推动落实雨水排水规划和防洪除涝规划,设定中心城城镇雨水排水能力达标面积占比、新增河湖面积、水利片外围除涝泵站实施率等。环境指标立足城市河网水系特点及新阶段治水目标任务,设定主要河湖优良水体断面比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资源指标紧扣高品质饮用水建设关键环节,设定自来水厂深度处理率。海洋指标围绕“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的战略使命,增设海洋生产总值。上述指标是综合考量城市发展实际提出的,内涵清晰、导向明确、易于评估,注重发挥牵引标杆作用。特别指出的是,中心城城镇雨水排水能力达3-5年一遇面积占比、新增河湖面积等指标实现难度较大,需要下大力气抓好细化落实。

第三,强化支撑,破解瓶颈。坚持实处用力、务求实效,把发展落到一个个具体项目上,把民生保障落到办成一件件实事、解决一桩桩难事上。在1500亿元的总盘子中,初步安排十个方面75项水务重大工程,计划投资700亿元(每年年度投资不低于120亿元)。其中,计划开工34个项目,计划完工67个项目。水利板块以流域性河道整治工程为主,更加注重强化流域协作,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统筹推进上下游、左右岸的治理。重点推进吴淞江工程、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吴淞江工程计划完成新川沙河段及苏州河西闸工程建设,推进新川沙河-练祁河、练祁河-藻浜段前期工作)。供水板块以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原水工程为主,到“十四五”末全市深度处理率达到90%以上,同时加快推进原水连通管工程。加快推进临港新片区供水配套及高品质饮用水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排水板块在“十三五”聚焦提标达标基础上,以落实污水处理“七个能力”建设方案为重点,计划投资386亿元,着力系统解决污水处理能力短板和溢流问题:提升末端处理能力方面,新建、扩建17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超过1100万立方米/日,基本满足1.5倍日均污水量稳定达标的规划目标。提升互连互通能力方面,竹园-白龙港连通工程年初实现开工,计划与竹园四期工程同步建成,实现主城区污水片区间末端互连互通和片区内局部连通,基本解决白龙港片区旱天溢流问题;提升削峰调蓄能力方面,推进17个调蓄设施建设及海绵城市相关设施落地,全市污水、初雨调蓄能力由现状43万立方米提升至142万立方米。同步提升污水收集、精准调度、运维管理、智慧保障等方面能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规划的生命在于实施。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我们十分注重与国家“十四五”规划、长三角规划纲要、2035城市总规、本市“十四五”规划以及此前已经出台的四个专项规划的衔接。各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上来,做好前后衔接、上下衔接、左右衔接和总分衔接,着力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水务规划体系,共同绘制好全市水系统治理规划的“一张图”、谋划发展的“一盘棋”,把规划变为现实,把愿景变为实景,为创造新时代上海发展新奇迹、谱写新时代“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三、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接再厉、乘势而上做好水务海洋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更加注重系统治理、持续用力,更加注重民生保障、品质提升,更加注重行业监管、智慧赋能,在数字化转型上抓新机,在水环境治理上开新局,在水灾害防御和水资源保障上出新绩。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提升水环境质量。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有机统一,强化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推动全市河湖水质稳定趋好。

一是系统提升污水治理能力。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问题整改,实施《落实长江大保护控制污水溢流近期实施方案》(“三厂三线多点”),着力推进竹园污水厂四期工程、竹园-白龙港污水连通管工程以及中心城六厂初雨调蓄工程等建设;加快推进泰和二期、白龙港三期、合流一期复线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基本建成海滨、安亭、松江四期、临港二期等4座郊区污水厂扩建项目。按照年内建成“一区一站”的目标,加快推进黄浦、静安、虹口、普陀、徐汇、浦东、嘉定等区通沟污泥处理站建设。完成1000公里排水管道结构性检测及200公里修复(改造)工作。加快小型调蓄池控详规划落地,启动推进一批中心城区防汛泵站周边中小型调蓄池建设。持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完成2万户处理设施建设。

二是持续深化河湖综合治理。优水质、提品质为目标,坚持水岸联动、综合施策,更加突出集中连片、系统治理、区域推进,启动15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50公里骨干河道整治,实施300公里中小河道整治,持续加强河湖管理、水面积管控、水土保持监管等工作,为“十四五”末镇管以上河湖断面优Ⅲ比例提升至60%奠定基础。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组织开展黑臭河道整治“回头看”专项行动,同步实施新一轮雨污混接整治行动、餐饮活动违法排污综合整治行动和防汛泵站放江综合整治行动,巩固治水成果。

三是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鼓励基层创新,全面推广河长述职等制度,进一步健全河长履职考评体系。强化压力传导,建立“周暗访、月通报、季约谈、年考核,随时曝光”机制。积极推动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和村居河长工作站实现全覆盖,做实做强治水“神经末梢”。持续推进企业河长设置、规范民间河长管理,着力打造全民治水“升级版”。

(二)着力提高饮用水品质。以提质增效为主线,系统提升供水服务保障能力,让市民喝上更安全更优质的饮用水。

一是夯实安全保障基础。全面完成金泽水库新增泵站工程,加快推进青草沙-陈行原水连通西环线工程前期工作,提升原水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编制新一轮改造计划,完成400公里管道改造任务。积极推进供水管网运行安全预警系统建设,制定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标准,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的供水管网管理体系。扎实做好建党100周年、第四届进博会、花博会等重大活动供水保障工作。

二是提升优质服务水平。持续推进长桥、杨树浦等12座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项目,建成投运3座,水厂深度处理率达到70%以上。指导推进黄浦、临港等高品质饮用水示范,探索直饮水实现路径。加强行业监管,督促指导企业优化服务举措,擦亮供水服务品牌。不断加强二次供水管理,全面落实移交接管维护工作,推进40个水质监测点建设,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监管。

三是加快推进节水行动。贯彻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落实本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工作,实施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探索非常规水源利用试点示范,建成一批节水型小区、学校、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园区。加强应急供水(回灌)深井建设和维护,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200万立方米以内,回灌量保持在2300万立方米以上。

(三)着力加快水务重大工程建设。围绕国家和本市重大战略,以落实“十四五”规划为牵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动水务重大工程建设。

一是确保完成建设目标任务安排正式重大工程项目12大项49个子项(计划新开工7个子项,基本建成17个子项),预备项目5项,计划完成投资约108亿元(内控投资120亿元)。按照“后墙不倒”、工期提前的要求,充分依托审批推进、市区协调、交通组织“三个平台”,加大征地腾地、项目建设等推进力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切实发挥水务建设对稳增长、重点区域发展、强化城市能级提升的积极作用。同时,建立储备工作定期评估机制,加快重大工程项目储备,确保建设一批、储备一批。

二是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面对繁重建设和运行管理任务,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以落实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水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强化问题隐患、制度措施“两个清单”管理,综合运用检查、约谈、执法以及信用管理等手段,压实压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坚决杜绝违法用工、违章作业等现象,确保在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时期不发生重特大事故。

(四)着力做好防汛安全保障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韧性城市建设要求,早启动、早谋划、早部署,深化“一网统管”实战应用,确保汛期城市平稳安全运行。

一是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落实国家自然灾害风险普查要求,组织开展水旱和海洋灾害的风险要素调查评估工作。紧盯海塘未达标段、堤防险工险段、易积水路段等薄弱环节,以及“一大”会址周边、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崇明花博会等重点区域,持续开展专项督查和第三方巡查,进一步完善“滚动排查、限期整改”机制,跟踪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度汛安全。

二是提升防汛保障能力。加强与气象部门、流域机构的联合会商,强化协同联动,推动信息共享,及时修订完善防汛预案,开展各类演练,为防汛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着眼超标洪水、强台风、特大暴雨等灾害应对,重点加强基层防汛力量配备和防汛物资储备,探索建立区、街镇防汛物资储备标准化清单,形成“市-区-街镇”三级防汛物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强化积水处置、台风防御等场景应用,切实提升防汛智能指挥水平

三是推进防汛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防汛“四道防线”,推进65公里海塘达标建设,主海塘达标率按2035规划标准提升至65%。加快推进吴淞江新川沙河段、苏州河深隧试验段工程建设。推进崇明北沿四闸、新谊河等一批重点泵闸、河道和堤防工程,加快14座老旧病险水闸改建和重建工作,完成12.8公里黄浦江、苏州河防汛墙维修加固工程。加快推进新一轮排水系统及南干线改造工程。完成市政府实事项目11条道路积水点改造。

(五)着力加强海洋管理和滩涂保护。围绕“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能级,服务海洋强国战略”,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统筹抓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一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会同市相关部门研究提出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措施方案。推进浦东临港、崇明长兴岛等海洋经济示范建设,着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核心承载区。组织开展海洋现代服务业发展走廊调查分析,强化海洋产业综合服务功能,研究完善海洋经济统计制度,落实重点涉海企业联系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的联系沟通与服务保障。

二是强化海洋综合管理。协同编制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海洋部分)和海岸带保护利用专项规划,为重点行业、重大项目提供用海支撑。结合国家“双重规划”实施,推进世纪塘等4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前期工作,启动佘山岛领海基点生态修复项目,着力修复海洋生态。推进完成新一轮海岸线修测成果报批、无居民海岛调查等工作,继续做好围填海等历史遗留问题处置。

三是抓好滩涂资源保护。落实长江保护法及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滩涂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实施生物种青1.5万亩,营造良好滩涂生境,维护河口健康。加快长江口河势控制工程的前瞻性研究,开展滩涂测绘,研判滩势变化,做好预警并及时采取措施。

(六)着力服务落实重大战略。坚持“四个放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跨前支撑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区域发展。

一是支撑五个新城建设。围绕“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定位,根据新城规划建设、产业转型、社会发展等因素,加快编制水务专项规划,科学设置水务主要指标,谋划一批重大水务工程项目,找准新城水务建设的切入点和发力点。坚持全新理念、最高标准,以水为纽带,在系统设计、复合功能、品质提升上做文章,服务打造上海强劲活跃的增长极和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主引擎。坚持面向未来、留有余地,严格河湖岸线管控,科学界定河湖水面率、供排水建设规模等指标,并建立总量控制和动态调整机制,为新城长远发展留有弹性和发展空间。坚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建设更多滨水景观带、环城水上公园,把新城更多水生态优势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

是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新”工作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两湖一河一链”为重点,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深化跨区域合作,加快项目落地,增强显示度,强化示范性。加快推进元荡小汶港以南剩余2公里岸段建设,着力打造元荡湿地公园;加快推进淀山湖联营养殖场1.4公里岸线贯通和退渔还湿,着力打造新淀山湿地公园;依托流域机构加快太浦河后续工程前期工作,助力清水绿廊建设;加快推进蓝色珠链4.2公里北横港及周边水系治理,着力打造示范区最美跃动水花园。

(七)着力提高水务海洋治理能力。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强化“应用为要、管用为王”,更加注重发挥科技支撑、智慧赋能作用,推动水务海洋行业实现高效能治理。

一是发挥科技攻坚作用。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开展泵站放江管控、污水处理能力提升、高品质饮用水关键技术等研究,并强化成果应用。组织制订城市供水管网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等9项地方标准。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打造一批工程技术创新平台,助力破解发展瓶颈难题。组织召开水务海洋科技大会、科技论坛。

二是提升“一网统管”实效。聚焦苏州河防汛墙渗漏漫溢、城市道路积水、排水管道临时封堵风险,深化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系统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防汛应急处置能力。聚焦水源地水污染、大口径自来水管爆管风险等水系统风险管控,升级水系统综合管理3.0,力求防患未然和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及时回应、精准预判、迅速处置。聚焦补齐排水监管短板,优化污水“四水分析”和“两水平衡”调度,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信息化监管平台。

三是强化水文海洋监测能力。落实长江口、省市边界水文监测站网运维措施,推进水文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水情测报预报、河湖水质监测研判,实施长江口、杭州湾综合调查及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分析,建立市区两级实验室分级管理机制。组织编制全市海洋观测网中长期规划,持续优化站网布局和站点管理,不断提高海洋监测预报水平。

(八)着力夯实行业发展基础。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提高执法效能,为水务海洋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配合完成《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工作,做好《上海市海塘管理办法》宣贯实施。紧盯关键领域、重点区域,深入开展雨污混接、河湖“清四乱”、违法取水等专项执法,不断完善问题发现、联合联动、常态长效机制。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加强长江禁渔、非法矮围、非法采砂、非法开发利用滩涂等监管执法。聚焦行业长远发展和瓶颈难点问题,组织开展政策研究,制定供水管网改造、排水管网检测修复、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等办法,充分发挥政策牵引作用。

二是推动规划落地落实。做好水系统治理“十四五”规划报批工作,同步编制规划实施方案,出台防洪除涝、水生态、供水、排水、海洋、管理等“十四五”分专题规划。指导各区加快推进供水、污水污泥、防洪除涝、雨水排水等区级2035专项规划编制并做好行业审核,尽早细化分解市级规划指标和具体任务,推进“规建管”流程闭环。加强同环城生态公园带等各类规划的有机衔接,做好相关涉水专项规划编制。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出供排水接入改革4.0版,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深化“一网通办”,推进业务流程再造,落实“两个免于提交”,优化涉河建设项目、海域使用2个“一件事”,推出40个“好办”“快办”服务,着力提升服务效能和用户体验。加大水务海洋数据归集共享和治理力度,持续推进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推动符合条件的政务服务向“随申办”延伸,实现电子档案管理基本覆盖高频政务服务事项。

(九)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全面加强政治建设为主线,以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入推进行业党建为引领,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切实形成“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和浓厚氛围。

一是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巩固拓展“四史”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唱响爱党爱国主旋律。推动大调研常态化,及时解决群众和企业的诉求。

二是持续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注重实绩的导向,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年轻干部的交流培养、岗位锻炼和选拔任用力度。制定“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启动实施治水管海“百川育才计划”,促进行业人才队伍整体均衡发展。稳妥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不断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

三是深入推进行业党建。全面完成行业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形成“治水管海先锋”党建品牌示范点“三个100”格局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阵地作用,继续推进市区对口服务,促进行业联动发展。以“一支部一特色”建设为抓手,加强党支部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建和统战侨务工作。加强党建带工建、团建,开展治水管海劳动技能竞赛和“一团一品”等活动。

四是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严的思想、严的标准贯穿党风廉政建设全过程各方面,推进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坚持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相关制度的配套细化和堵漏补缺工作,形成上下贯通、层层做实、有序衔接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进一步推进“基层减负”。充分发挥巡察监督作用,扎实做好市委巡视各项准备工作,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执纪必严、违纪必究。

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政风行风建设。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做好各类先进模范集体和个人表彰宣传。组织办好涉水涉海节日社会宣传、热线访谈等活动。加强水文化和海洋文化建设,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行业文明形象。

同志们,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比学赶超”精神,锐意创新、破浪前进,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