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第0668号代表建议的主办答复
信息明细属性
办理结果:解决或采纳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沪海洋建提复〔2024〕7号
蔡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挥蓝色碳汇作用助力上海实现碳中和的建议”收悉,针对加强蓝色碳汇顶层设计,建立蓝色碳汇管理体系,加强盐沼湿地生态环境保护与蓝色碳汇的有机融合,加强科研合作,促进我市蓝色碳汇可持续发展等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参考价值。市海洋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等相关部门,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责以及相关的实践和思考进行了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落地实施,零碳、低碳和负碳理念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海洋碳汇等相关研究和工作也得以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定的经验和实践。
一、强化顶层设计,积极谋篇布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落地实施,2022年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专门提到“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稳定海洋的固碳作用。《上海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将“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作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明确提出要增强海洋系统固碳能力。202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印发本市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海洋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将构建海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核算体系、加强海洋固碳机制、探索蓝碳交易服务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2023年印发《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发挥计量对蓝色碳汇管理的支撑作用。同时《上海市海洋“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统筹推动海洋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明确海洋碳汇发展目标任务,从顶层设计角度搭建蓝色碳汇管理体系。
二、聚焦滨海盐沼生态系统,加强海洋碳汇技术研究
一是开展海域碳汇调查评估。2022-2023年连续两年调查评估了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碳通量和碳储量,淤泥质海滩碳储量,及近海海域微生物、浮游植物、游泳类动物和牡蛎礁等四类海洋生物碳储量,基本摸清本市近海海域碳汇概况,初步构建了滨海盐沼生态系统碳通量、碳储量,淤泥质海滩碳储量和海洋生物碳储量定量化监测与评估方法体系。二是初步厘清本市海洋碳汇发展策略。梳理分析了适宜上海海域的固碳增汇技术,如陆海统筹减排增汇技术、盐沼湿地蓝碳增汇技术、海水贝类增汇技术以及其他增汇技术,并提出了上海海洋碳汇发展政策建议。三是初步探索蓝碳交易路径机制。基于上海地区滨海生态修复项目,梳理了国内外蓝碳交易相关政策、国内沿海省市蓝碳市场发展现状,结合上海实际,提出基于上海地区滨海生态修复的蓝碳交易三种路径:将蓝碳交易纳入CCER体系、采用拍卖的形式、将蓝碳交易纳入上海碳普惠体系;并从法律机制、市场机制、监管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蓝碳交易政策支撑体系;加快建立完善蓝色碳汇基本方法体系,形成上海市海洋碳汇核算指南等,提出了下一步蓝碳交易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三、推进相关项目建设,助力海洋碳汇可持续发展
一是推进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为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影响,推进了上海市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相关立项工作,工程内容包括搭建海平面上升预测和风险评估模型、升级改造海岸带生态实验室、新建碳通量塔等,这些基础设施和科技设备将为相关科研机构开展滨海湿地固碳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支撑,并进一步推动滨海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研究。二是高质量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是增加蓝色碳汇的有效途径。我市组织实施了临港、奉贤2个中央资金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针对杭州湾典型盐沼湿地突出生态问题,修复岸线长度34公里、面积320公顷。通过临港、奉贤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海岸带生物多样性和盐沼湿地生境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海洋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持续加强临港、奉贤滨海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后期管养和跟踪监测,保障盐沼湿地植被修复的成活率,保障盐沼生态系统生态空间,维护杭州湾北岸海岸带健康生态廊道,促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与蓝色碳汇的有机融合。三是研究编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积极贯彻落实全国“双重”规划和市政府关于长江河口海域重叠区管理的总体要求,积极组织谋划上海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方案,将通过加强自然盐沼湿地的保育、受损盐沼生态系统的修复,增加蓝碳生态空间,并建立相关调查监测机制,开展生态修复监测评估,提升本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蓝碳增汇能力。四是申报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当前正积极推进编制下阶段海洋生态修复申报项目的实施方案。金山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拟修复岸线约40公里,修复区范围约800公顷,以杭州湾北岸西段和金山三岛周边海域为主,通过海岸带生境恢复、盐沼湿地植被修复、海堤生态化建设等修复措施,建设杭州湾北岸生态海岸带;崇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修复项目拟修复岸线约22公里,修复区范围约390公顷,以奚家港-四滧港岸段为主,旨在打造海堤生态化带、防护林带、盐沼湿地带、防侵蚀生态带组合的和美韧性海岸带。通过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申报实施,进一步增强海洋碳汇功能,实现海洋生态修复与碳汇协同增效。
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建立蓝碳生态系统保护规程,建立蓝碳生态系统修复与运维机制、各部门协调机制。二是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开展海洋碳汇常态化长期监测,探索形成相关地方规范和标准,如《盐沼湿地碳汇核算指南》和《海洋生物碳汇核算指南》等。三是增强科技支撑,加强蓝碳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支撑完善本市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开展海洋碳汇机理研究,建立海洋固碳增汇技术库,形成海洋碳汇发展示范区,高层级课题的申报。四是探索蓝碳交易,形成长效的蓝碳交易发展机制,建立本市海洋碳汇核算指南,促成典型生态系统碳汇交易,开发蓝碳金融产品。五是加快本市国家碳计量中心(上海)培育筹建。联合本市相关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学会等共同开展蓝色碳汇计量技术研究创新,为本市盐沼湿地蓝色碳汇工作实施提供计量溯源保障,支持本市蓝色碳汇可持续发展。
上海市海洋局
2024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