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水务局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太湖流域片协同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信息明细属性
沪水务〔2021〕471号
市水利事务中心、市供水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各区水务局:
按照《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关于印发太湖流域片协同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太湖建管﹝2021﹞9号)的工作要求,现将工作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
2021年7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上海市水务局办公室 2021年7月26日印发
贯彻落实《太湖流域片协同推进水利工程
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关于印发太湖流域片协同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太湖建管﹝2021﹞9号),经研究,结合本市水利工程管理实际,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总结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以工程安全、运行可靠、管理高效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体系,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责任和措施,提升工程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上实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
二、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
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由政府主导,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管理责任主体具体实施,按照现行规程规范的管理要求,对工程运行管理关键环节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过程。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涵盖管理责任、管理经费、管理界限、检查观测、维修养护、运行管理、安全评估、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考核验收等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最终达到管理责任明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范围界定化、管理运行安全化、管理经费预算化、管理活动常态化、管理过程信息化、管理环境美观化、管理考核规范化的工作目标。
到2023年,本市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制度标准体系基本完善,大中型的水库、水闸、泵站及“一江一河”堤防基本实现标准化管理。到2025年,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的水库、水闸、泵站及市管河道堤防实现标准化管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摸清水利工程家底
结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等工作,进一步完善水库、泵闸、堤防、海塘等水利设施基础资料,按照不同周期动态更新水利工程底数信息,每年发布泵闸报告,每五年发布市管河道堤防设施,每五年发布海塘设施报告,实现设施底数的清单化。(责任单位:市水利事务中心、市供水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
(二)明确管理责任主体
按照《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上海市水闸管理办法》《上海市海塘管理办法》《上海市黄浦江防汛墙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水库、泵闸、堤防、海塘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管理责任主体。各相关单位按照管理权限,组织编制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或管理责任主体名录,报市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统一发布。(责任单位:市水利事务中心、市供水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各区水务局)
(三)落实管理人员和经费
根据水利部相关要求,编制和修编泵闸、堤防和海塘等维修养护定额。针对水库、泵闸、堤防、海塘的不同管理体制和机制,按照市、区、镇分级管理要求,进一步确定管理单位的管理人员,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责任单位:市水利事务中心、市供水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各区水务局)
(四)完善管理标准体系
结合实际,编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性文件,明确标准化管理标准。编制泵闸安全评价技术指南,“一江一河”堤防设施维修养护精细化指导手册,黄浦江上游堤防长效管理操作细则和标准化图册;修编海塘运行管理规定,完善泵闸维修养护技术要求;推进水闸、泵站维修养护技术标准和海塘维修养护技术规程上升为地方标准。(责任单位:市水利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
(五)推进专业化管理
进一步深化泵闸、堤防、海塘管养分离和市场化、物业化和专业化运维管理,强化对合同单位的指导、培训、监督、检查、考核,确保维养到位,保障设施安全运行;组织开展水闸管理市场化运行养护人员条件、设施设备、技术力量、专业能力等方面政策机制研究,确保运行维养工作规范有序。(责任单位:市水利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
(六)明确管理界线
完成市管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定基础上,积极与规划资源部门协商完成成果入库工作。研究制定区、镇管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划界的标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方法,推动区、管镇水利工程划界工作。(责任单位:局运管处、市水利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
(七)提升环境品质
开展泵闸风貌提升试点建设,挖掘水文化,结合水景观,编制泵闸风貌建设指导意见,加强闸容闸貌提升改造;开展黄浦江和苏州河堤防样板段建设,创建生态堤防改造新亮点,提升堤防生态宜居的滨水休闲功能,指导“一江一河”滨江贯通工程、堤防专项维修工程打造安全、景观、生态文化绿色堤防,提升环境品质;完善海塘管理范围保洁长效工作机制,营造干净整洁的周边环境,因地制宜打造海塘历史文化景观。(责任单位:市水利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
(八)推动智慧管理
以数字化转型契机,推进泵闸自动化监测系统升级改造,进一步拓展泵闸运行监测覆盖范围。建设泵闸信息化监管平台,建立泵闸设施基础信息库,开发泵闸运行管理巡查系统,建立隐患排查与问题整改机制,进一步加强泵闸设施监督管理;依托“一网统管”平台,加强堤防设施感知端的建设,推进黄浦江和苏州河堤防安全监测系统建设,提升动态监管能力。(责任单位:市水利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
(九)推动一体化协同发展
推进太浦河泵站和水闸的联合调度,积极参与流域片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交流协作,以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建设,加强跨界河湖上的水利工程协同,共同提高跨界工程的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区域间的共商共建共管共享。(责任单位:市水利事务中心、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单位、各区水务局要按照管理权限,组织制定所辖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支持,明确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强力推动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
(二)推动示范引领
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点面结合、典型引路”的原则,确定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样板区和样板工程,发挥好市管设施标准化管理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符合现代水利发展要求,可复制、可借鉴的工程管理典型,带动全市水利工程形象的整体提升和运行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内容是水利工程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程规范以及标准化建设相关要求,实现管理围绕标准、成果符合标准、标准成为习惯,让标准化成为每个管理人员的自觉行为。
(四)强化政策引领
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制定出台标准化建设的相关配套制度。加大经费保障,将标准化建设经费优先列入公共财政预算或公共财政补助范围。建立激励机制,争取将标准化工作列入地方政府水利工作考核范围或作为上级补助资金安排的依据。对通过标准化验收或评估的水管单位,可研究制定运行管理经费补助、人员奖励或技术职称评定倾斜等激励措施。
请你们按照上述要求,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在工作推进中,如有问题或意见建议及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