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关于开展排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运行监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信息明细属性

沪水务〔2020192

 

 

 

市排水处、各区水务局、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落实《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沪水务〔20191383号)的相关要求,现将《关于开展排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运行监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上海市水务局

2020410

 

联系人:张爱平

联系电话:13601910651

 

 

 

 

(此件主动公开)

抄送:局属相关单位,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各相关排水管理

单位。

上海市水务局办公室                      2020410日印发

 
 

附件

 

关于开展排水系统“厂、站、网”

一体化运行监管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加快推进市、区排水系统“厂、站、网”一体化运行监管平台(以下简称“排水运管平台”)及相关监测站点和排水模型建设,提升本市排水运行管理水平,结合本市排水工作实际,提出实施意见如下: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上海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要求,加快建设覆盖市、区两级排水体系的排水运管平台,实现排水设施“智能监测、系统运行、科学调度、全程管控、节能减排”,保障城市防汛和排水安全,巩固和提升水环境整治成果,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  工作目标

2021年底,建成市、区两级排水运管平台;基本建成较完善的排水设施监测体系;建成覆盖本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的排水模型。

三、  职责分工

(一) 上海市水务局负责整体工作部署和推进。

(二) 上海市排水管理处负责具体组织推进工作;负责市级排水运管平台的建设及全市排水数据接入;负责白龙港、竹园、石洞口污水三大片区(以下简称“三大片区”)排水管网监测站点建设(闵行、宝山、浦东新区、嘉定区除外);负责三大片区范围排水模型建设等。

(三) 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贤、崇明和浦东新区水务局负责区级排水运管平台建设;负责组织辖区排水设施监测体系建设;负责组织辖区三大片区以外城镇化地区排水模型建设;负责将区级排水运管平台数据接入市级排水运管平台等。

(四) 黄浦、静安、长宁、徐汇、虹口、普陀和杨浦区水务局配合实施三大片区排水管网监测站点建设;负责区属排水泵站设施运行信息和主要设备工况信息的采集;负责区属管网数据的核验;配合做好市级排水运管平台的建设和数据接入等。

(五) 城投水务集团负责组织市属排水设施监测体系建设,负责组织市属管网数据的核验,配合做好市级排水运管平台的建设和数据接入等。

(六) 上海市水务规划院负责协同组织推进;负责排水模型建设的技术指导和审核等。

(七) 上海市水务信息中心负责排水运管平台建设的技术指导;负责市水务局相关信息平台功能开发及数据对接等。

四、  主要工作任务

(一) 组织开展市、区两级排水运管平台建设

2020年底完成市级排水运管平台主要功能开发并投入运行,完成区级排水运管平台方案编制和项目立项;2021年全面建成市、区两级排水运管平台。排水运管平台主要服务于排水管理部门对排水设施运行的监管和应急调度,应具备设施运行过程监控、调度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建设要求见《排水运管平台建设技术要求》(附件4)。

(二)  组织推进排水设施监测体系建设

2020年上半年,完成全市已建排水设施监测数据的接入;2020年底基本完成三大片区监测站点建设和数据接入工作;2021年底完成全市监测站点建设和数据接入工作,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排水设施监测体系。排水设施监测站点建设主要为了采集排水设施运行和主要设备工况数据,为排水运管平台提供信息支撑。主要建设内容:完善污水处理厂进水井水位、进出水流量、进出水水质监测;完善排水泵站泵机开停和集水井水位监测;建设雨、污水管网水位和污水支线流量监测等,应按照《水务管理信息标准》要求及时、准确、完整地接入数据,建设要求见《排水设施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要求》(附件5)。

(三) 组织构建全市雨、污水系统排水模型

2020年底前完成三大片区排水管网数据校验及重点区域排水模型构建及其他区域项目前期工作;2021年底建成覆盖本市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的排水模型。模型构建应遵循近、远期结合的原则,近期应构建包括地表产流、汇流、管道流在内的排水模型,远期增加水质模拟等功能,为排水运行调度方案制订、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建设要求见《排水模型建设技术要求》(附件6)。

五、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市、区水务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排水运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部门)要建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确保任务全面完成。

(二)机制保障。市级部门应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将相关工作纳入污水提质增效行动和行业年度重点任务,统筹指导推进。各单位要明确年度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确定项目清单、计划清单和责任清单,细化时间节点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协调推进运管平台建设相关工作

(三)技术保障。市排水处要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深化运调平台建设、监测点安装和模型构建的技术要求,各单位要注重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切实保障运管平台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各单位要加快开展排水运管平台相关技术研发,重点推进感知体系建设、模型构建等技术的研究、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为运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四)经费保障。各单位要按照市、区分工原则,分别落实专项建设资金,确保资金投入与运管平台建设任务相匹配。要建立长效、稳定的运行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充分保障平台、监测站点和模型运维的资金需求。

附件:1.排水运管平台建设重点任务分解表

2.排水运管平台建设工作联络表

3.排水运管平台建设计划表

4.排水运管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5.排水运管平台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要求

6.排水运管平台排水模型建设技术要求


附件1

排水运管平台建设重点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部门

2020

2021

排水运管平台建设

1

完成市级排水运管平台开发并投入运行

市排水管理处

完成主要功能开发,投入试运行

接入区级排水运管平台数据,全面建成投运

2

完成区级排水运管平台开发并投入运行

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贤、

完成方案编制和项目立项

完成开发,投入运行

浦东和崇明水务局

排水设施监测体系建设

3

完成全市监测站点数据接入工作

市排水管理处,各区水务局,市城投集团

完成三大片区已建和新建排水设施监测数据接入

完成全市监测站点数据接入

4

完成全市监测站点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排水设施监测体系

市排水管理处

完成80%水位、水量监测站点建设

6月底前完成全部水位、水量监测站点建设

各区水务局,市城投集团

完成方案编制和项目立项

完成监测站点建设

雨、污水系统排水模型构建

5

完成三大片区排水模型构建

市排水管理处

完成三大污水片区排水管网数据校验;完成三大污水片区重点区域排水模型构建及其他区域项目前期工作

完成三大片区排水模型构建

6

完成郊区城镇化地区排水模型构建

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奉贤、浦东和崇明水务局

完成方案编制和项目立项

完成郊区城镇化地区排水模型构建

附件2

排水运管平台建设工作联络表

单位名称

 

工作联系人

分管领导

工作联系人

信息报送联系人

备注

       

 

 

 

 

     单位/职务

 

 

 

     联系电话

 

 

 

       

 

 

 

备注:请于2020420日前加盖公章后报送至市排水处(联系人:吴思全,联系电话:18621584366)。

 

 

 

 

 

附件3

“排水运管平台”建设计划表

2020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工作计

 

 

 

 

 

 

 

 

 

 

 

 

备注:请于2020420日前加盖公章后报送至市排水处(联系人:吴思全,联系电话:18621584366)。

 


附件4

排水运管平台建设技术要求

1.排水运管平台功能

平台需建设应包含排水综合监控、排水运行调度、数据统计分析、全过程管理、辅助决策支持等功能模块。其中,全过程管理和辅助决策支持为推荐模块。

1.1排水综合监控

1.1.1设计思路

按照“一张图看到底”的设计思路,从行政区、排水支线、排水系统三个层面进行一张图监控。

1.1.2展示内容

排水综合监控需展示排水设施基础数据及实时监测数据:

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排水井、排水泵站、污水厂、调蓄池、排放口、排水系统等,数据内容包含字段见“数据共享”;

实时监测涉及水位、水量、水质、泵闸启停状态以及电机运行电流、电压、功率、频率等电量监测,实时监测数据需包含最后通讯时间及设备最新维护记录。

1.1.3专题监控

系统实现按专题进行排水设施运行监控,可包括排水设施、排水运行、污泥监管和气体监控等专题。

1.1.4告警管理

设置各类排水设施的运行阈值,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对运行超限、操作不当等情况进行告警,通过颜色、动态变化等形式强调展示。

1.1.5查询统计

系统实现排水设施、监测站点、地名路名等内容的模糊查询,并可根据时间、行政区范围等条件统计雨污水管网设施量、泵站设施量、污水输送量/截流量/溢流量、泵站放江量、污泥处理量、告警信息等。   

1.2排水运行调度

1.2.1日常运行管理

在排水设施运行方案数字化基础上,精细化监控各类设施日常运行状态,核查和规范设施管理人员操作,并对不当操作进行实时报警。

定期组织排水设施隐患排查,并记录状态。

1.2.2应急指挥调度

全面感知行政区内排水突发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统一调度安排,建设联合调度机制,加强市区两级、各区之间调度会商。

Ø  信息采集:采集方式(人工巡查、市民热线、网格办等)、事故信息处理;

Ø  预案管理:预案查询、预案优化;

Ø  联合调度:分级调度、调度会商、调度执行与反馈调整;

Ø  查询统计:事故性质、处置方式、时间地点、造成损失等;

Ø  处置评估:事故态势分析

对行政区内突发事件进行市、区两级平台同步告警,区级平台调度过程和结果同步至市级平台:

Ø  当区级平台未及时处理警情时,市级平台可及时提醒区级管理人员进行相关工单操作;

Ø  当涉及跨区调度,各区级平台无法独立处置时,可提交至市级平台,由市级平台统一调度。

1.3数据统计分析

1.3.1设施数据管理

每月统计排水设施工程完成情况,及时更新设施数据,并按数据规范上传至市级平台。系统可一键生成和输出设施数据查询统计结果。

1.3.2在线监测数据管理

灵活管理区内在线监测站点,实现监测站点的新增、退出、故障等标注操作,保障在线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接入各类实时监测数据,并按市水务局数据规范统一展示。

1.3.3人工填报数据管理

针对部分积水点、放江泵站的人工填报数据,需通过地址关联整合至区级平台,为后续在线监测站点选址提供依据。

1.3.4报表管理

系统根据排水处报表格式设计区级数据报表,通过对各类数据的实时获取,实现市、区两级报表自动生成和内容自定义。

系统需设置数据校准功能,定期校准各类数据,保障区级数据的准确性。

1.4全过程管理*

从规划、建设、管理、运维全过程的角度进行排水设施管理,建立信息报送通道,增进市区协同管理。

Ø  规划管理:规划查询、规划展示、规划分解、规划落图;

Ø  建设管理:工程计划进度管理、质量监督管理、诚信管理;

Ø  运行管理:沟通协调机制、设施日常运行管理与应急调度;

Ø  运维管理:运维计划与执行、运维监管、考核评价。

1.5辅助决策支持*

对行政区内排水设施进行性能评估,针对性地调整设施运行方案,在归纳分析排水历史运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排水态势分析。

Ø  设施性能评估:敏感点分析、易损设施分析、设施风险分析、设施风险管控;

Ø  排水态势分析:防汛态势分析、设施养护态势分析

2.运行环境

GIS平台软件:ArcGIS10.3SuperMap GIS 9D及以上

数据库:SQL Server 2012企业版、oracle 11g及以上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0企业版及以上

应用服务器:IIS 7.5Apache 2.2

3.设计约束

3.1兼容IEChromeFireFox浏览器;

3.2市级平台点击区级链接直接打开,无登录验证环节;

3.3无额外浏览器插件要求;

3.4单个页面内存占用不超过1GB,无内存泄露风险;

3.5界面约束

Ø  尺寸规范:按1024*768分辨率制作,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的显示分辨率

Ø  色彩:以深蓝色为主色,红色、橙色等对比色表示警示、提示等强调信息,蓝色、绿色等邻近色表示正常、安全的信息

Ø  标识:图标采用符合用户认知的具有高辨识度的官方标准符号

Ø  字体:采用的字体为微软雅黑

4.数据共享

4.1标准规范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GB/T 51187-2016

《城镇排水泵站设计标准DGJ08-22-2018

《水务管理信息标准(试行)》

《水利数据交换规约 SL/T 783-2019

《水文监测数据通信规约SL651-2014

4.2数据内容

1 设施数据

序号

设施类别

必要字段

1

排水管道

行政等级、管道代码、管道等级、管道类型、断面形式、管道长度、管道材质、起/终点代码(排水井、排水泵站、污水厂、调蓄池、排放口)、起/终点管底标高、埋设方式

2

排水井

行政等级、排水井代码、井的等级、井的分类、井的类型、井的形式、排水井井深、井盖类型、井盖材料、井盖尺寸、地面高程、井底形式、起点道路名称、终点道路名称

3

排水泵站

行政等级、泵站代码、泵站名称、泵站大类、泵站小类、设计雨/污水排水能力、泵机数量、单泵机流量、开/停车水位(防汛、截流)、占地面积、所属排水系统、关联的排放口代码

4

污水厂

污水处理厂代码、污水厂全称、总设计规模、污水处理工艺、执行的排放等级、服务面积、关联的排放口代码

5

调蓄池

调蓄池代码、调蓄池名称、容量

6

排放口

排放口代码、排入水体代码

7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代码、排水系统名称、排水系统类型、排水模式、服务范围(东、西、南、北)、雨/污水排水能力、综合污水量标准、工业废水量标准、人口密度

2 监测数据

序号

设施类别

必要字段

1

排水井

水位(部分排水井)、水位基准值(预警、告警)

2

排水泵站

/后池水位、水质(pHSSTPCODNH3-N,部分泵站)、流量、雨量(部分泵站)、臭气(硫化氢、氨,部分泵站)、基准值(水位、水质、臭气)、工况(电流、电压、启停信息)

3

污水厂

/出口水质(pHSSTPTNCODNH3-N)、进/出口流量

4

调蓄池

水位、水位基准值(预警、告警)、水质(pHSSTPCODNH3-N)、流量、工况(电流、电压、启停信息)

5

排放口

水质(pHSSTPCODNH3-N)、流量

附件5

排水运管平台监测站点建设技术要求

1.排水管网监测布点原则

1.1污水系统监测站点布设原则

1.1.1监测点位置应涵盖排水管网系统的上游易冒溢点、中游重要汇水节点、下游排水口。

1.1.2长距离输送管道的相邻监测点之间保持一定距离。

1.1.3支管接入流量较大,或支管接入流量与污水干管输送流量之比较大的检查井设立监测点。

1.1.4大管径管道交汇处设立监测点。

1.1.5长距离输送管道中间可根据管径等实际情况,加设监测点。

1.1.6污水输送干线的重力接入点、边界节点。

1.1.7提升泵站或者污水处理厂前设置监测点。

1.2雨水系统管道监测站点布设原则

1.2.1在排水系统各干管的起始端,宜分别布设监测点以覆盖所有线路;

1.2.2在地势低洼处(参考历史积水点位置)布设。

2.管网监测站点技术要求

2.1关键节点

污水、雨水管网关键节点应监测液位。其中,污水管网重要汇水节点、污水输送干线重力接入点、污水片区边界节点应监测流量。

2.2液位计

用于排水管网窨井、泵站前池、积水点、排水口及河道的液位在线测量及预警,适合地表径流、浅流、非满流、满流、管道过载及淹没溢流等状态的水深或液位监测,无测量盲区。应采用非接触式和接触式组合监测方式,非接触式传感器测量范围0-10m,分辨率0.001m,测量准确度优于全量程的1.0%。最小测量频次5s/次,最小发送频次5min/次,可远程设置测量频次和发送频次。采用内置电池供电,按照5min/次的发送频次,使用周期不少于一年。

2.3流量计

可用于排水管道、排水渠、排水口的在线流量测量及液位预警,适应浅流、非满流、满流、管道过载等状态下流速、液位和流量的监测,应可测逆流。流量测量方式为速度面积法,可同时获取液位信息。流速测定范围不小于-6.00m/s6.00m/s,流速分辨率0.01m/s,液位分辨率0.001m,测量准确度优于全量程的1.0%,可远程设置测量频次和发送频次。采用内置电池供电,按照5min/次的发送频次,使用周期不少于一年。

2.4安装和数据传输

所有仪表均应配有安装支架及附件,便于在现场进行安装及数据传输,并接入上海市排水运行调度管理平台。

3.泵站调蓄池信息化要求

3.1排水泵站

根据管理权属,由所属的行政区或管理单位参照市属泵站标准建设监测系统,应包括泵站前池和高位井液位监测,泵机、闸阀等关键设备启停状态监控,雨水泵站应安装雨量计,并接入上海市排水运行调度管理平台。具备流量计安装条件的排水泵站,宜参照管网流量监测站点技术要求对泵站出水流量进行在线监测。不具备流量计安装条件的排水泵站,可对电机电流、电压、功率进行在线监测,结合泵站前池和高位井液位监测,通过水泵性能曲线计算流量。

3.2调蓄池

根据管理权属,由所属的行政区或管理单位建设监测系统,应包括进水闸门前池液位、调蓄池液位、格栅前后液位等液位监测,雨量监测,泵机、闸阀、格栅机等关键设备启停状态监控,并接入上海市排水运行调度管理平台。调蓄池的流量监测参照排水泵站的要求。

4.污水处理厂信息接入要求

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房的前池和高位井液位、进水流量、生物处理流量(如有)、进水水质(包括在线监测数据和日报表数据),以及出水流量、出水水质(包括在线监测数据和日报表数据)应接入上海市排水运行调度管理平台。


A中心城区市属排水管网监测点

A.1~3为中心城区新增的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点、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等三类市属监测站点的数量和清单。

A.1 中心城区市属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节点位置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普陀区

宜川西泵站管道截流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2

普陀区

中山北路镇坪路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3

虹口区

江扬南路近安汾路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4

徐汇区

虹许路宜山路

水位、流量

1

白龙港

5

徐汇区

虹梅路田林路

水位、流量

1

白龙港

6

徐汇区

虹梅南路罗秀路

水位、流量

1

白龙港

7

徐汇区

外环线老沪闵路(北)

水位、流量

1

白龙港

8

徐汇区

外环线长华路

水位、流量

1

白龙港

9

长宁区

北翟高架路外环高速

水位、流量

1

白龙港

合计

     

9

 

A.2 中心城区市属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节点位置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静安区

汾西路,近阳曲路

水位

1

石洞口

2

静安区

汾西路,近岭南路

水位

1

石洞口

3

静安区

场中路,近三泉路

水位

1

石洞口

4

静安区

江场西路,近万荣路

水位

1

石洞口

5

静安区

汶水路,近万荣路

水位

1

石洞口

6

静安区

江场西路,近原平路

水位

1

石洞口

7

静安区

灵石路,近运城路

水位

1

石洞口

8

静安区

志丹路,近沪太路

水位

1

石洞口

9

静安区

新村路,近黄陵路

水位

1

石洞口

10

静安区

新村路,近志丹路

水位

1

石洞口

11

静安区

新村路,近宜川路

水位

1

石洞口

12

普陀区

祁连山路,近武威东路

水位

1

石洞口

13

普陀区

祁连山路,近古浪路

水位

1

石洞口

14

普陀区

污水管廊路,近祁连山路

水位

1

石洞口

15

普陀区

沪嘉高速,近红柳路

水位

1

石洞口

16

普陀区

沪嘉高速,近真陈路

水位

1

石洞口

17

普陀区

雪松路,近银杏路

水位

1

石洞口

18

普陀区

武威路,近雪松路

水位

1

石洞口

19

普陀区

云岭西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4

 

20

普陀区

曹安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5

 

21

普陀区

曹杨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5

 

22

普陀区

铜川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3

 

23

普陀区

岚皋南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5

 

24

虹口区

凉城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2

 

25

虹口区

曲阳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3

 

26

杨浦区

武川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27

杨浦区

新江湾城

水位

4

 

28

杨浦区

营口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29

杨浦区

中原地区

水位

4

 

30

杨浦区

双阳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2

 

31

杨浦区

敦化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2

 

32

徐汇区

梅陇()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白龙港

33

徐汇区

吴闵支线3#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3

白龙港

34

徐汇区

银都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白龙港

35

徐汇区

上中路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白龙港

36

徐汇区

康健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白龙港

37

徐汇区

微电子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2

白龙港

38

徐汇区

漕宝路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3

白龙港

39

徐汇区

外环线老沪闵路(南)

水位

1

白龙港

40

长宁区

古北(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白龙港

41

长宁区

安顺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2

白龙港

42

长宁区

水城路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白龙港

43

长宁区

北新泾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白龙港

44

长宁区

北虹(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白龙港

45

长宁区

北翟高架路北淞路

水位

1

白龙港

46

长宁区

外环高速泉口路

水位

1

白龙港

合计

 

 

 

80

 

A.3 中心城区新增市属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排水系统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静安区

江场

水位

1

强排

2

普陀区

真江

水位

2

强排

3

普陀区

真光

水位

1

强排

4

普陀区

真南

水位

1

强排

5

普陀区

桃浦工业区

水位

3

强排

6

普陀区

西北物流

水位

2

强排+自排

7

普陀区

新杨工业园区

水位

1

自排

8

普陀区

云岭西

水位

1

强排

9

虹口区

江湾西

水位

1

强排

10

杨浦区

国和

水位

1

强排

11

杨浦区

民星北块

水位

1

强排

12

杨浦区

民星南块

水位

1

强排

13

杨浦区

嫩江

水位

1

强排

14

杨浦区

周家嘴

水位

1

强排

15

杨浦区

新江湾城

水位

3

强排

16

长宁区

凯旋

水位

1

强排

17

黄浦区

世博会浦西园区

水位

1

强排

18

徐汇区

华泾西

水位

1

强排

19

徐汇区

漕河泾

水位

2

强排

20

徐汇区

康健

水位

2

强排

21

徐汇区

石龙及二客站

水位

1

强排

22

徐汇区

蒲汇塘

水位

1

强排

23

徐汇区

肇嘉浜

水位

3

强排

24

长宁区

北新泾北

水位

1

强排

25

长宁区

芙蓉江

水位

2

强排

26

长宁区

花园广场

水位

1

强排

合计

 

 

 

37

 


B:宝山区排水管网监测点

B.1~3为宝山区新增的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点、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等三类监测站点的数量和清单。此外,宝山区范围内的非市属泵站由宝山区参照市属泵站标准建设监测设施。

B.1 宝山区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节点位置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宝山区

月罗公路近月新北路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2

宝山区

月罗公路,近月丰路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3

宝山区

杨北路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4

宝山区

富联三路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5

宝山区

湄星路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6

宝山区

富联二路

水位、流量

1

石洞口

合计

 

 

 

6

 

B.2 宝山区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节点位置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宝山区

月罗公路,近潘泾路

水位

1

石洞口

2

宝山区

蕰川路,近四元路

水位

1

石洞口

3

宝山区

蕰川路,近共悦路

水位

1

石洞口

4

宝山区

同济路,近盘古路

水位

1

石洞口

5

宝山区

宝杨路,近铁山路

水位

1

石洞口

6

宝山区

杨泰路,近友谊路

水位

1

石洞口

7

宝山区

宝杨路,近杨泰路

水位

1

石洞口

8

宝山区

杨泰路,近杨鑫路

水位

1

石洞口

9

宝山区

顾北东路,近富联路

水位

1

石洞口

10

宝山区

菊盛路,近黄海路

水位

1

石洞口

11

宝山区

陆翔路,近沙浦

水位

1

石洞口

12

宝山区

沪太公路,近纬地路

水位

1

石洞口

13

宝山区

上大路,近祁连山路

水位

1

石洞口

14

宝山区

场联路,近环镇北路

水位

1

石洞口

15

宝山区

汶水路,近真华路

水位

1

石洞口

16

宝山区

华灵路,近真金路

水位

1

石洞口

17

宝山区

新沪路,近大华三路

水位

1

石洞口

18

宝山区

场北路,近长临路

水位

1

石洞口

19

宝山区

共康路,近长临路

水位

1

石洞口

20

宝山区

胡家桥路,安达路北40

水位

1

石洞口

21

宝山区

水产路西侧辅道,

江杨北路-松兰路

水位

1

石洞口

22

宝山区

祁真路,祁连山路-丰宝路

水位

1

石洞口

23

宝山区

联水路160号附近

水位

1

石洞口

24

宝山区

江扬南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5

 

25

宝山区

民主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2

 

26

宝山区

武川污泵站排水系统

水位

1

 

合计

 

 

 

31

 

4.2-3 宝山区新增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排水系统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宝山区

杨行镇

水位

1

强排

2

宝山区

宝钢()

水位

2

强排

3

宝山区

海滨

水位

3

强排

4

宝山区

泰和

水位

2

强排

5

宝山区

真南-大场

水位

1

强排

6

宝山区

杨盛

水位

1

强排

7

宝山区

月浦(居)

水位

2

强排

8

宝山区

月浦(南)

水位

3

强排

9

宝山区

顾村工业园区

水位

2

强排

10

宝山区

宝工北

水位

3

强排

11

宝山区

宝工南

水位

1

强排

12

宝山区

南大路北块

水位

2

强排

13

宝山区

锦秋加州

水位

3

自排

14

宝山区

南大路南块

水位

1

自排

15

宝山区

葑村北

水位

2

自排

16

宝山区

罗泾镇区

水位

5

自排

17

宝山区

顾村镇

水位

4

自排

18

宝山区

国权北

水位

1

强排

19

宝山区

何家湾

水位

1

强排

合计

 

 

 

40

 

C:嘉定区排水管网监测点

C.1~2为嘉定区新增的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及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的数量和清单。此外,嘉定区范围内的非市属泵站由嘉定区参照市属泵站标准建设监测设施。

C.1 嘉定区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节点位置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嘉定区

江桥

水位

4

竹园

2

嘉定区

南翔

水位

4

竹园

3

嘉定区

恵亚路泵站

水位

1

竹园

4

嘉定区

古漪园

水位

1

竹园

5

嘉定区

云岭西

水位

2

竹园

合计

 

 

 

12

 

C.2 嘉定区新增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排水系统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嘉定区

曹丰

水位

2

强排

2

嘉定区

云翔拓展大居

水位

2

自排

合计

 

 

 

4

 

 

D:闵行区排水管网监测点

D.1~3为闵行区新增的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点、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等三类监测站点的数量和清单。此外,闵行区范围内的非市属泵站由闵行区参照市属泵站标准建设监测设施。

D.1 闵行区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节点位置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闵行区

碧江路东川路

水位、流量

1

DN 1000

2

闵行区

金平路东川路

水位、流量

1

DN 800

3

闵行区

广场路东川路

水位、流量

1

DN 800

4

闵行区

虹梅南路永德路附近

水位、流量

1

DN 800

5

闵行区

虹梅南路剑川路

水位、流量

1

DN 1200

6

闵行区

虹梅南路申嘉湖高速

水位、流量

1

DN 800

7

闵行区

虹梅南路元江路

水位、流量

1

DN 1200

8

闵行区

虹梅南路墨江路

水位、流量

1

DN 1000

9

闵行区

虹梅南路双柏路(东)

水位、流量

1

DN 1200

10

闵行区

虹梅南路联曹路

水位、流量

1

DN 1000

11

闵行区

纪翟路北青公路2(东)

水位、流量

1

DN 1000

12

闵行区

北翟高架路申长路路口西

水位、流量

1

DN 800

13

闵行区

北翟高架路申长路

水位、流量

1

DN 1000

14

闵行区

外环高速青杉路附近

水位、流量

1

DN 800

15

闵行区

外环高速航南路

水位、流量

1

DN 1000

16

闵行区

外环高速吴中路

水位、流量

1

DN 1000

17

闵行区

外环高速虹泉路

水位、流量

1

DN 1200

18

闵行区

外环高速蒲汇塘附近(北)

水位、流量

1

DN 1200

19

闵行区

外环高速龙里路

水位、流量

1

DN 800

合计

 

 

 

19

 

D.2 闵行区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所属泵站排水系统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闵行区

东兰()

水位

1

白龙港

2

闵行区

华漕()

水位

4

白龙港

3

闵行区

纪一

水位

2

白龙港

4

闵行区

七宝

水位

3

白龙港

5

闵行区

平阳()

水位

1

白龙港

6

闵行区

吴闵3#

水位

1

白龙港

7

闵行区

吴闵支线1#

水位

1

白龙港

8

闵行区

吴闵支线2#

水位

4

白龙港

9

闵行区

C

水位

2

白龙港

10

闵行区

吴闵4#

水位

1

白龙港

11

闵行区

虹桥枢纽()

水位

1

白龙港

12

闵行区

程桥

水位

1

白龙港

13

闵行区

江川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14

闵行区

闵行2#

水位

1

白龙港

15

闵行区

闵行3#

水位

1

白龙港

16

闵行区

东川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17

闵行区

鹤庆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18

闵行区

沧源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19

闵行区

闵行1#

水位

1

白龙港

20

闵行区

昆阳路泵站

水位

2

白龙港

21

闵行区

旗忠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22

闵行区

浦星路泵站

水位

4

白龙港

23

闵行区

鲁汇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24

闵行区

吴泾2#

水位

1

白龙港

25

闵行区

瓶安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26

闵行区

华宁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27

闵行区

元江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28

闵行区

召楼路泵站

水位

3

白龙港

29

闵行区

江月路泵站

水位

3

白龙港

30

闵行区

立跃路泵站

水位

2

白龙港

31

闵行区

沁春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2

闵行区

都园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3

闵行区

江桦路泵站

水位

2

白龙港

34

闵行区

春申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5

闵行区

莘东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6

闵行区

水清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7

闵行区

疏影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8

闵行区

北横泾配套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9

闵行区

永秀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0

闵行区

黎安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1

闵行区

莘光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2

闵行区

会卓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3

闵行区

虹梅南路外环路交汇井

水位

3

白龙港

44

闵行区

浦江镇1#

水位

3

白龙港

45

闵行区

虹许

水位

3

白龙港

46

闵行区

顾戴

水位

1

白龙港

47

闵行区

吴闵2#

水位

1

白龙港

48

闵行区

莲花南路东川路(北)

水位

1

白龙港

49

闵行区

莲花南路东川路(南)

水位

1

白龙港

50

闵行区

东川路江川东路

水位

1

白龙港

51

闵行区

虹梅南路北吴路

水位

1

白龙港

52

闵行区

虹梅南路双柏路(西)

水位

1

白龙港

53

闵行区

纪翟路朱建路

水位

1

白龙港

54

闵行区

纪翟路北青公路1(西)

水位

1

白龙港

55

闵行区

北翟高架路华翔路(北)

水位

1

白龙港

56

闵行区

外环高速蒲汇塘

水位

1

白龙港

合计

 

 

 

82

 

D.3 闵行区新增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排水系统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闵行区

虹许

水位

3

强排

2

闵行区

黎安

水位

4

强排

3

闵行区

虹梅

水位

1

强排

4

闵行区

华泾西

水位

2

强排

5

闵行区

关港

水位

1

现状自排+强排,规划强排

6

闵行区

鲁汇基地

水位

1

自排

7

闵行区

漕河泾开发区

水位

5

自排

8

闵行区

景洪

水位

3

自排

9

闵行区

闵东工业区

水位

1

自排

10

闵行区

浦江基地

水位

1

自排

11

闵行区

浦江拓展大居

水位

3

自排

12

闵行区

浦江一号基地

水位

1

自排

13

闵行区

浦江中心镇

水位

5

自排

14

闵行区

沁春

水位

1

自排

15

闵行区

莘庄老城区

水位

3

自排

16

闵行区

谈家港基地

水位

1

自排

17

闵行区

行南

水位

1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18

闵行区

浦南

水位

1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19

闵行区

景川

水位

2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20

闵行区

塘峰

水位

3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21

闵行区

墨江

水位

1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22

闵行区

澄江

水位

4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23

闵行区

颛桥大市场

水位

1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合计

 

 

 

49

 

E:浦东新区排水管网监测点

E.1~3为浦东新区新增的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点、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等三类监测站点的数量和清单。此外,浦东新区范围内的非市属泵站由浦东新区参照市属泵站标准建设监测设施。

E.1 浦东新区干线重力接入流量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节点位置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浦东新区

世博大道龙阳路口

流量

1

二期中线

2

浦东新区

锦绣路近前程路

流量

1

二期中线

3

浦东新区

龙阳路M1泵站前

流量

1

二期中线

4

浦东新区

世博大道南干线1#泵站前

流量

1

南干线

5

浦东新区

耀龙路SA泵站前

流量

1

二期南线

6

浦东新区

华夏西路济阳路口

流量

1

二期南线

7

浦东新区

罗山路小张家浜南侧

流量

1

二期南线

8

浦东新区

环庆东路合庆港南侧

流量

1

二期南线

合计

 

 

 

8

 

E.2 浦东新区污水支线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所属泵站排水系统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浦东新区

凌桥

水位

1

竹园

2

浦东新区

外高桥1

水位

2

竹园

3

浦东新区

外高桥4

水位

4

竹园

4

浦东新区

外高桥5

水位

3

竹园

5

浦东新区

自贸区

水位

3

竹园

6

浦东新区

外高桥3

水位

2

竹园

7

浦东新区

三林1#

水位

2

白龙港

8

浦东新区

六里

水位

2

白龙港

9

浦东新区

南新

水位

1

白龙港

10

浦东新区

严桥2#

水位

1

白龙港

11

浦东新区

三林2#

水位

1

白龙港

12

浦东新区

浦江镇1#

水位

1

白龙港

13

浦东新区

杨思

水位

2

白龙港

14

浦东新区

SA

水位

1

白龙港

15

浦东新区

德州

水位

1

白龙港

16

浦东新区

云莲

水位

2

白龙港

17

浦东新区

沪东2#

水位

2

白龙港

18

浦东新区

沪东1#

水位

3

白龙港

19

浦东新区

泾西2#

水位

2

白龙港

20

浦东新区

北蔡

水位

1

白龙港

21

浦东新区

康桥1#

水位

2

白龙港

22

浦东新区

泾西1#

水位

3

白龙港

23

浦东新区

泾西3#

水位

1

白龙港

24

浦东新区

严桥1#

水位

1

白龙港

25

浦东新区

沪南

水位

3

白龙港

26

浦东新区

龙东

水位

1

白龙港

27

浦东新区

M1

水位

2

白龙港

28

浦东新区

培花

水位

2

白龙港

29

浦东新区

东方

水位

1

白龙港

30

浦东新区

金海

水位

1

白龙港

31

浦东新区

三林支线(济阳路交汇井)

水位

3

白龙港

32

浦东新区

新雅

水位

1

白龙港

33

浦东新区

唐黄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4

浦东新区

申江南

水位

1

白龙港

35

浦东新区

华东南

水位

1

白龙港

36

浦东新区

新场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7

浦东新区

航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8

浦东新区

方窑路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39

浦东新区

工业园区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0

浦东新区

机场高速1#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1

浦东新区

机场高速2#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2

浦东新区

周康航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3

浦东新区

六灶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4

浦东新区

周浦四号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5

浦东新区

机场高速3#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6

浦东新区

周浦三号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7

浦东新区

周浦五号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8

浦东新区

周浦二号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49

浦东新区

金亭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0

浦东新区

浦安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1

浦东新区

周浦一号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2

浦东新区

砖桥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3

浦东新区

浦三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54

浦东新区

康桥工业区1#污水提升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5

浦东新区

浦东机场1#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6

浦东新区

龙游浦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7

浦东新区

浦东机场西1#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8

浦东新区

康桥工业区2#污水提升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59

浦东新区

康桥2#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60

浦东新区

浦三路污水

水位

2

白龙港

61

浦东新区

东方体育中心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62

浦东新区

浦东机场3#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63

浦东新区

浦东机场2#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64

浦东新区

远东3#

水位

1

白龙港

65

浦东新区

浦东机场西2#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66

浦东新区

长元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67

浦东新区

华夏西路污水

水位

3

白龙港

68

浦东新区

川沙六团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69

浦东新区

上南路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70

浦东新区

浦东机场5#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71

浦东新区

晨阳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72

浦东新区

浦东机场6#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73

浦东新区

浦东机场4#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74

浦东新区

远东4#

水位

1

白龙港

75

浦东新区

华东1#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76

浦东新区

远东2#

水位

1

白龙港

77

浦东新区

后滩污水

水位

2

白龙港

78

浦东新区

华夏1#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79

浦东新区

北蔡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0

浦东新区

华夏中路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1

浦东新区

川沙7#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2

浦东新区

川沙1#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3

浦东新区

华夏2#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4

浦东新区

高科2#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5

浦东新区

川沙2#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6

浦东新区

高科1#污水

水位

2

白龙港

87

浦东新区

华洲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8

浦东新区

川沙3#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89

浦东新区

华夏3#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90

浦东新区

张江1#污水

水位

2

白龙港

91

浦东新区

陆花3#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92

浦东新区

陆花2#污水

水位

3

白龙港

93

浦东新区

陆花1#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94

浦东新区

华东4#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95

浦东新区

陆花4#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96

浦东新区

张江2#污水

水位

2

白龙港

97

浦东新区

唐龙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98

浦东新区

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污水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99

浦东新区

远东1#

水位

1

白龙港

100

浦东新区

三桥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01

浦东新区

高科东路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02

浦东新区

川沙4#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03

浦东新区

华东2#污水

水位

2

白龙港

104

浦东新区

申江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05

浦东新区

川沙5#

水位

1

白龙港

106

浦东新区

凯庆路凯庆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107

浦东新区

合新公司泵站

水位

1

白龙港

108

浦东新区

陆家嘴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09

浦东新区

川南奉2#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10

浦东新区

金桥1#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11

浦东新区

金桥2#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12

浦东新区

川南奉1#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13

浦东新区

东陆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14

浦东新区

巨峰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15

浦东新区

顾路污水管理站1号站

水位

1

白龙港

116

浦东新区

顾路污水管理站杨东路站

水位

1

白龙港

117

浦东新区

顾路污水管理站2号站

水位

1

白龙港

118

浦东新区

五洲支线污水

水位

1

白龙港

119

浦东新区

罗山路联通闸门井

水位

2

白龙港

120

浦东新区

三八交汇井

水位

2

白龙港

121

浦东新区

汤臣交汇井

水位

1

白龙港

合计

 

 

 

159

 

E.3 浦东新区新增雨水管网水位监测点一览表

序号

所属行政区

排水系统

监测内容

数量

备注

1

浦东新区

保税(南)

水位

3

强排

2

浦东新区

保税(北)

水位

1

强排

3

浦东新区

高行(金京)

水位

1

强排

4

浦东新区

高西(东)

水位

2

强排

5

浦东新区

顾高

水位

3

强排

6

浦东新区

三联发

水位

3

强排

7

浦东新区

楔形绿地

水位

2

强排

8

浦东新区

新发展

水位

3

强排

9

浦东新区

SUNPARK居住片区

水位

2

自排

10

浦东新区

双江

水位

2

自排

11

浦东新区

新世纪-凌桥社区

水位

1

自排

12

浦东新区

高东1

水位

1

自排

13

浦东新区

高东

水位

1

自排

14

浦东新区

荷兰新城

水位

1

自排

15

浦东新区

东沟居住片区

水位

1

自排

16

浦东新区

北蔡

水位

2

强排

17

浦东新区

丹桂

水位

2

强排

18

浦东新区

东陆(南侧)

水位

1

强排

19

浦东新区

东陆(北侧)

水位

1

强排

20

浦东新区

高行镇(赵家沟以南部分)

水位

1

强排

21

浦东新区

沪东新村

水位

4

强排

22

浦东新区

花木北

水位

2

强排

23

浦东新区

花木南东

水位

3

强排

24

浦东新区

花木南西

水位

2

强排

25

浦东新区

黄山

水位

2

强排

26

浦东新区

江镇

水位

1

强排

27

浦东新区

金桥1#

水位

4

强排

28

浦东新区

金桥2#

水位

3

强排

29

浦东新区

金桥3#

水位

1

强排

30

浦东新区

金桥4#

水位

3

强排

31

浦东新区

金桥5#

水位

3

强排

32

浦东新区

金杨

水位

2

强排

33

浦东新区

泾东

水位

1

强排

34

浦东新区

泾牛

水位

4

强排

35

浦东新区

泾西

水位

3

强排

36

浦东新区

居家桥

水位

3

强排

37

浦东新区

科苑

水位

2

强排

38

浦东新区

空港物流

水位

2

强排

39

浦东新区

凌兆

水位

2

强排

40

浦东新区

六里

水位

3

强排

41

浦东新区

六里桥

水位

1

强排

42

浦东新区

绿川

水位

2

强排

43

浦东新区

浦三

水位

4

强排

44

浦东新区

三林路

水位

2

强排

45

浦东新区

施湾

水位

4

强排

46

浦东新区

世博后滩

水位

1

强排

47

浦东新区

世博南码头

水位

1

强排

48

浦东新区

世博浦明

水位

2

强排

49

浦东新区

孙桥社区

水位

2

强排

50

浦东新区

唐镇新市镇

水位

5

强排

51

浦东新区

塘桥

水位

2

强排

52

浦东新区

香楠

水位

1

强排

53

浦东新区

杨高南

水位

1

强排

54

浦东新区

杨思

水位

2

强排

55

浦东新区

杨思东块

水位

4

强排

56

浦东新区

耀华

水位

3

强排

57

浦东新区

由由

水位

1

强排

58

浦东新区

御山

水位

1

强排

59

浦东新区

云莲

水位

3

强排

60

浦东新区

张东

水位

2

强排

61

浦东新区

张家浜

水位

2

强排

62

浦东新区

张家浜楔形绿地

水位

5

强排

63

浦东新区

张江集镇

水位

2

强排

64

浦东新区

长岛

水位

2

强排

65

浦东新区

中科

水位

4

强排

66

浦东新区

周东

水位

2

强排

67

浦东新区

ES6

水位

4

强排

68

浦东新区

前滩

水位

3

强排

69

浦东新区

御桥

水位

1

强排

70

浦东新区

培花

水位

2

强排

71

浦东新区

迪斯尼

水位

5

强排

72

浦东新区

鹏海

水位

3

强排

73

浦东新区

周家渡

水位

1

强排

74

浦东新区

川沙(2)

水位

3

强排

75

浦东新区

科教东块

水位

3

强排

76

浦东新区

努力

水位

1

强排

77

浦东新区

金光小区

水位

1

强排

78

浦东新区

张江南二

水位

5

强排+自排

79

浦东新区

八灶

水位

1

自排

80

浦东新区

北蔡安建

水位

1

自排

81

浦东新区

蔡路集镇

水位

1

自排

82

浦东新区

曹路工业区

水位

2

自排

83

浦东新区

曹路新市镇

水位

5

自排

84

浦东新区

产业带

水位

2

自排

85

浦东新区

川沙(1)

水位

1

自排

86

浦东新区

川沙(3)

水位

2

自排

87

浦东新区

川沙(4)

水位

5

自排

88

浦东新区

川沙(5)

水位

2

自排

89

浦东新区

航城

水位

1

自排

90

浦东新区

航头大居

水位

4

自排

91

浦东新区

合庆集镇

水位

3

自排

92

浦东新区

华州

水位

4

自排

93

浦东新区

华州东

水位

3

自排

94

浦东新区

环东中心村

水位

1

自排

95

浦东新区

机场镇

水位

3

自排

96

浦东新区

六团

水位

2

自排

97

浦东新区

王港

水位

2

自排

98

浦东新区

新希望

水位

1

自排

99

浦东新区

懿德

水位

2

自排

100

浦东新区

银行卡

水位

3

自排

101

浦东新区

银行卡二期

水位

2

自排

102

浦东新区

周康航大居

水位

2

自排

103

浦东新区

周浦

水位

1

自排

104

浦东新区

周浦西

水位

2

自排

105

浦东新区

孙浦

水位

1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106

浦东新区

闻居(南)

水位

1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107

浦东新区

梓康

水位

2

现状自排,规划强排

合计

 

 

 

239

 

 

 

 

 

 



附件6

排水运管平台排水模型建设技术要求

1.模型应用目标

本附件中所指的排水系统模型构建的目标是为上海市排水系统的现状评估、洪涝灾害预测、运行调度和规划制定提供重要支撑。

2.模型构建范围

模型构建的对象为各区的污水及雨水排水系统,应包含地表汇水区、排水管道及附属设施,有条件的区应将地表水体一并纳入。模型构建应遵循近远期结合的原则,近期构建的模型应为包括地表产流、汇流、管道流在内的水力模型,远期构建的模型应加入水质模拟功能。

3.模型运行环境

3.1软件要求

模型软件模拟功能的最低要求为能够模拟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重力流和压力流不同流态,能够模拟上海常用管道断面形状、材料、粗糙系数、坡度,能够模拟系统管道负荷状态和系统积水冒溢,包括回水影响和管网中倒流情况。同时模型软件应当具备模拟附属构筑物的水流状况,包括调蓄池、溢流截留管道以及泵站、堰等。模型软件的输入和输出接口应能与GISCADExcel等常用相关软件进行友好对接。

用于模拟地表漫溢积水过程为目标的模型,选用模型软件应当能够整合地面高程数据文件,具备处理地面模型的工具,并能够按照要求设定地面模型网格的疏密程度,并能够进行水流在地表流行过程的演算。为保证地表积水模拟的精度,应选用具有地表洪水演算二维模拟引擎的模型软件工具。

模型软件应具备专业的数据检查、校核工具,尤其对复杂、大型的现状排水系统建立精细模型时,对数据检查工作量要求较大的情况,应有高标准的数据检查、校核性能。

3.2硬件要求

由于模型的运算需调用大量数据,同时部分应用场景下对运算速率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应配备专用的模型运算服务器。服务器应至少具有8CPU32G内存和独立显卡硬件配置,性能指标需经过TPC委员会或SPEC组织认证。

4.主要工作内容

模型构建的具体工作内容包含基础数据信息收集、排水管网拓扑关系检查和修正、管网结构概化、集水区划分、模型输入、流量监测、模型率定与验证以及模型应用等八个方面。

4.1基础数据信息收集

模型构建所需基础数据信息应包括社会经济、排水系统、地形水文、气象、土地利用和排水设施监测等数据。

4.2排水管网拓扑关系检查和修正

排水管网拓扑关系检查和修正用于识别区域内的雨污水--路径,一般应包括管网拓扑结构的连接性、流向检查以及检查评估缺失数据和可疑数据,必要时进行数据推断,并记录对数据所作的修改。

4.3管网结构概化

管网结构概化应根据模型应用目的,综合考虑建模工作量、运行稳定性、计算速度以及管网覆盖度、连通性等因素,确定概化的范围和程度。

4.4集水区划分

作为区域雨污水产生的重要地理单元,集水区划分主要包括雨污水产汇流最小计算单元的确定和集水区之间、集水区与管网节点排水路径的识别。

4.5模型输入

排水系统模型的输入主要包括排水管网、集水区、旱天流量和降雨等四大类数据。排水管网输入主要包括管道、检查井、污水处理厂、附属构筑物等的空间分布、要素属性及运行等信息。集水区输入主要包括空间分布、水流去向、面积、特征宽度、坡度、不透水率、用地类型组成等信息。旱天流量输入主要包括入流流量基线值及日、时变化系数等信息。降雨输入主要包括降雨历时、降雨量、降雨强度等信息。

4.6流量监测

在整合区域排水系统现有雨量计、管网重要节点水量监测数据基础上,根据模型率定验证及排水系统运行调度需要,须针对排水系统制定补充监测方案,开展流量补充监测。

流量监测点位应根据模型建立过程中系统概化结果进行现场测量布置,测量点位应包括所有用于模型率定的流量、水位监测点。一般情况下,流量测量应至少取得三场符合测量数据要求的降雨过程的流量数据,以及两个旱天流量过程。通常对测量数据应按下列规定进行检查。

1)降雨量足够大,初始损失水量相比径流量不能过大;

2)每个雨量计的测量数据之间相对一致,在此基础上,可使用插补法得到集水区内任何点的降雨量;

3)每个测量位置的流量应该足够大,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度;

4)对于合流制溢流井和泵站,测量得到的流量覆盖范围应该足够达到模型所需要验证的各种运行水流条件。

4.7模型率定与验证

模型率定过程中应根据对排水系统实际情况的了解来进行模型参数的调整以匹配流量测量数据。在流量率定过程中,总水量是最为重要因素,应首先保证总量匹配,其次是流量峰值匹配。

应选取两场完整的现场测量记录进行模型旱天和雨天流量的率定与验证。在有历史降雨记录的情况下,采用历史降雨事件记录,根据历史记录或对积水或管网水力状况的历史经验,如历史溢流发生情况等进行模型验证。旱天与雨天流量下,模型率定与验证应包括几个步骤:

1)首先对获得的测量数据资料适宜性进行评估;

2)检查流量数据的一致性;

3)采用一套独立的测量数据进行模型的率定,根据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对模型中参数进行合理调整,使模型计算结果尽量匹配实测数据;

4)采用另外一套独立的测量数据进行模型验证,评估测量数据与模型计算结果的拟合程度是否满足模型验证标准;

5)评估模型是否满足模型应用目标需要;

6)说明评估结果。

4.8模型应用

模型的分析与应用,须在经过验证的模型基础上完成。一般情况下,应根据具体应用目标,确定排水系统水力模拟方案,针对具体问题开展分析与评估。

5.模型检验标准

应基于模型率定和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对模型可靠性进行检验。

模型旱天流量的率定与验证应包括两个旱天流量日的验证,第一套旱天流量数据用于模型的率定,模型参数的调整;第二套旱天流量用于模型的验证,验证需要对模拟流量及深度和测量流量及深度数据进行对比。这两组曲线在形状和总量上都应该互相匹配。

旱天流量的模拟和测量数据曲线形状的对比应符合以下标准:

1)峰值和极小值时间差在1小时之内;

2)峰值流量差在±10%以内;

3)流量总量差应该在±10%以内。

模型雨天流量的率定与验证应至少有两套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对比符合以下标准之一:

1)模拟和实测的总水量偏差不超过20%,时间序列数据模拟和实测的峰现时间偏差不超过1小时,峰值偏差不超过25%

2)时间序列数据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E≥0.5

 

 
  • (注:1.只接收对该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咨询; 2.留言时请注明政策性文件名称)